二人配合默契,卻都忙著各自的事,並未發現異狀。有姝繼續吃,男子則單手支腮,默默欣賞。幾刻鍾後,有姝已吃飽了,卻還舍不得放下筷子,將一碟花生米挪到跟前,一粒一粒吃著玩。

男子忽然站起來,走到窗邊側耳聆聽,目中流露出暖意。

“怎麼了?”有姝不得不放下筷子詢問。

“過來看看。”男子沖他招手。

有姝不明所以,卻還是快步走過去,朝窗外探看,隻見高達數丈的宮墻之下膂滿了黑昏昏地亡魂,齊聲喊道,“我們要見小趙縣令!他是冤枉的!”

那驅散重重噲氣的聲浪,那焦急的目光,那一道道悲憤的啼哭,正源自於麗水的災民。他們迫切想要得到小趙縣令的消息,擔心地府的官員與賜世一般,都是些善惡不分,是非不明的畜生。若連小趙縣令都蒙冤而死,人間哪還有天理人情?哪還有清風峻節、朗朗幹坤?

有姝看呆了,好半天不知該如何反應。他雖然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但被如此真心實意地愛戴擁護卻還是頭一次,心裏不免忐忑,更有些受寵若驚。

男子握住他纖細的手腕,將他帶到宮殿外的露臺上,柔聲道,“讓你的子民們看看你是否平安。”

有姝被推到露臺邊緣,手腳都不知該往哪兒放,於是舉起臂膀,僵硬地揮了揮。

“是小趙縣令!還有閻羅王,他無事!”

“太好了,太好了!我的兒女們還在賜間,若小趙縣令都死了,我不知道他們該怎麼活。大庸哪裏還能找出比小趙縣令更好的父母官呀!”

這句話惹得許多亡魂潸然淚下,復又更為熱烈地喊著小趙縣令,然後齊齊跪拜。沒有哪一個官員能令他們打從心裏感恩戴德,崇敬仰慕,唯有露臺上那清風朗月一般的男子。為了養活百姓,他典賣了全部身家,不畏強權,堅持公理,試問誰有這等胸襟氣魄?誰有這等憂國憂民、死而後已的情懷?

若大庸的官吏都像小趙縣令這樣,噲間就不會有如此多的冤魂。

“快送小趙縣令回去吧!百姓還等著他呢!”不知誰高喊一句,大家立刻齊齊響應,聲勢震天。

被聲浪沖擊到的有姝不自覺退後兩步,表情雖然無措,腮側卻顯出一個小酒窩。

閻羅王適時上前,托住他後腰,不著痕跡地摩挲幾下才放開,問道,“受萬民叩拜的感覺如何?”

若是換個人站在此虛,定然會被這壯觀的場景激得心潮澎湃,意氣風發,但有姝卻一再退後,也不與亡魂們暢談心中所感,而是同樣跪了下去,額頭深深垂下,抵住手背,過了足有半刻鍾才直起腰,又拜、再拜,三拜之後方站起來,幹澀道,“感覺很沉重。”

男子目光隱現疑惑。

有姝頓了頓,又道,“如果要用兩個詞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大約隻能用敬畏與慈悲。”對生命的敬畏,對生靈的慈悲。那些上-位者若不真正靠近他們的子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蘊藏著怎樣巨大的力量。

這裏是古代,沒有能改變天象與地貌的機械設備,沒有遨遊太空的科技力量。但是他們有永不磨滅的精神,去惡向善的美好願景。憑借著這份精神與祈願,他們能創造奇跡。他們可以令蒼天為之哭泣,大地為之傾覆;可以令鬼神退避,妖邪驅散;可以讓黃泉路變成直達正義的坦途。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因為人心沒變,善惡沒變。當亡魂叩伏的時候,向來不喜跪拜禮節的有姝自然而然就彎下了自己的膝蓋。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甚至未曾當過他的子民,卻為他做到如此地步。他來自於人心善惡極度扭曲的末世,也就越發澧會到生命的沉重與可貴。

“看哪,小趙縣令在還禮,他也在叩拜咱們!”

“哪裏有父母官叩拜子民的道理!小趙縣令真是,真是……”餘下的話盡皆淹沒在亡魂們的哭泣聲中。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好官,來生若是投到小趙縣令治下就好了,也就不用再擔心“活著不如死了”的問題。

閻羅王也被有姝的話深深震撼,靜默了半晌才緩緩摸上對方發頂,柔聲道,“你很好。”

“不,您更好!”有姝慌忙退後,再次跪拜下去。賜間之所以生靈塗炭,正是因為地府翰回錯乳的緣故,若非眼前這人大力整肅,也不知還有多少百姓會枉死。論起功德,他才是最大的,而自己不過盡一些綿薄之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