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天下大豐,秦國也漸漸從饑荒之中緩過了勁兒來。韓王為利所驅,要求秦國高利返還頭一年所借糧食。現如今秦國已經成了馬瘦被人騎,僅僅隻是緩過了些勁兒來,糧食都舔嘴裏去了,連倉廩都是空的,哪還還得了高利?自然沒法答應。於是欺軟怕硬的韓王咎跟剛剛上台,正欲燒上三把火的魏王圉一商量,幹脆糧食也不要了,仗著與趙國的傳統友誼,直接向秦國索取漢中郡。
漢中郡若是一丟,鹹陽就會一南一北被趙韓魏三國困死,而且秦國真正人口眾多的膏腴之地就將所剩無幾,自然更不能答應,雙方一來一去爭執了一個多月,正當秦國決定再次找趙國仲裁時,韓國和魏國當先出兵攻向了漢中,戰爭再次爆發。
這一次韓魏兩國完全錯估了形勢,秦國雖然在趙國手中敗得很慘,但一直以來的功爵製度並不是蓋的,雖然白起死了,單單一個王齕也不是韓魏兩國能對付的,戰爭進入趙王勝十二年,王齕率領秦軍將韓魏聯軍二十餘萬人馬全殲在了漢中,並且一路攻出武關將丹水和析水之間的三角地帶全部占據。韓魏兩國滿朝皆驚之下急忙向趙國求援,趙勝未予理睬,韓魏秦三國一直打到趙王勝十五年秋天才在雙方都已精辟力盡,兵力損耗嚴重的情況下停止了戰爭。
趙王勝十六年秋,趙國在大規模開發晉陽煤炭之利的推動之下,鐵器完全取代銅器,牛耕也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開。經過十餘年的全力開發,除雲中草原以外,各處農田皆已大規模開墾,並且形成了遍及全國的水利係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足以抵禦天災帶來的糧食減產。
農業的穩定增產推動了趙國各業的全麵快速發展,到這一年為止,趙國已經完全控製了全天下的煤、鐵、絲綢、糧食等等關鍵性行業的貿易。工商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雖然不可能取代農業的基礎地位,但單就賦稅來說卻已經遠遠超過了農業。
也是在這一年,周天子再次向趙國告饑,趙勝在慷慨解囊的同時卻提出了一個令周天子如何也沒想到的條件,那就是借給你的糧不用還了,但是卻要以你的名義向天下宣布兩件事,一件是為各國貿易著想統一天下的度量衡,第二件則是周天子保留洛陽為養邑,卻要到趙國邯鄲榮養,同時趙國贈予周天子一萬戶封邑的待遇,並替他還清全部債務。
周天子本來就窮的光剩個名兒了,而且早已債台高築快要在洛陽活不下去了,這樣的優惠條件怎麼可能不答應?所以當即做出了回複,並於同月在趙國軍隊的保護之下搬去了邯鄲。
周天子的到來加快了趙勝統一天下的步伐,趙王勝十七年春,趙國以周天子名義命令秦國從武關東退回關中,所命期限尚未到時,韓魏兩國便急不可耐的做出了武力驅逐秦軍的舉動,在秦國為免給趙國留下把柄不得不自動退回關中的情況下,居然再次縱兵攻入武關。
這一次趙勝不再施以仁厚了,當即以周天子的名義宣布韓魏兩國罪狀,未等秦國從韓魏聯軍糾纏之下脫出身來告訴他們應該把軍隊撤回去先防趙國,便兵分兩路僅用二十天時間拿下了新鄭和大梁,將韓魏二王押解至邯鄲向周天子請罪。
韓魏兩國的滅亡徹底改變了天下平衡的局麵。東邊齊國,西邊秦國、南邊楚國就算有聯合抵抗趙國的意圖,卻也沒有了抵抗的能力。
趙王勝十八年,在調整完軍事部署,得以確保齊楚兩國無法攻過濟水和淮水從後方搗亂的情況下,趙國全起傾國之力,發兵一百五十萬從上郡、漢中兩個方向攻入關中,秦國滅亡。
趙王勝二十年,趙勝為免再動刀兵,去使勸說楚王稱臣,楚王大怒之下憤而殺死趙使,趙軍隨即越過淮水攻入楚境,楚國滅亡。
趙王勝二十一年,周天子在又一次獲得一萬戶封邑的情況下“爽快”的將天子之位禪讓給了趙勝。就在這同一年,齊王田法章未等趙勝發話便主動稱臣,趙勝立臨淄為田法章封稅養邑,齊國滅亡。
天下紛擾絕非一個統一就能完全解決的,但天下統一了,力量得以整合,各方麵的事做起來不是順暢了麼……
(全書完)
後記:
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後記,也就是隨便說兩句。這本書真的已經沒什麼可寫的了,白起死了,秦國衰落了,已經不可能再有人阻擋趙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如果繼續細寫的話,無非是些鬥心眼的重複劇情或者灌水內容,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怎麼說呢……該到結束的時候,那麼就讓他結束好了。
這本書的成績不想再提了,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可以找出許許多多的原因,比如題材小眾什麼什麼的,但說實話問題的根子實實在在出在我自己身上。當初開始寫的時候這本書的成績應該說是不錯的,差不多有兩周多的樣子處於分類新人榜的首位以及新人總榜的前十,但是那時候我太有些好高騖遠了,總覺得遠遠沒有實現自己想象中的目標,實在調動不起積極性,因此其間連續兩次長時間停更,最終才導致了現在這種情況。
很慶幸最終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摔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往前走,這一次摔跤就成了你的教訓和財富。我會繼續往前走的,下一本書將寫宋朝,也不再打廣告了,若是有緣我們再相見吧。
再見了,朋友們,謝謝大家。(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