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決戰(3 / 3)

趙勝笑嗬嗬的看了不明所以的廉頗一眼,

“白起至少不能死在上黨,就算是死也得讓他死在大趙與韓魏合圍之中。寡人已經說了,如今已經不是誰勝誰負的問題,而是如何讓秦國中落,同時又要保證至少韓魏兩國不會與大趙為敵的問題。我軍即便攻勢再猛,沒有有利地形之下,將白起四十萬人困死在上黨也幾無可能,與其結下這個仇人,倒不如讓他的宿敵解解恨。

韓魏兩國一向深懼白起,我軍隻要適度削弱他,迫使他南遁少曲,韓魏兩國必然會出兵永除這個大患,隻要形成三晉合兵之勢也算達到了寡人的目的。就算韓魏依然攔不住他,周紹、趙奢兩部人馬也會在白起南下的同時即刻停止向東轉而向南直插安邑、武遂,到那時候才是白起最後的死地。”

“嗯……大王隻管說怎麼辦就是了。”

廉頗終於沒話說了,他知道自己所要考慮的僅僅是如何戰勝敵人,而趙勝所要考慮的卻是如何善後,如何將這一戰果長久保存下去並且將其往最大化擴展。

…………………………………………………………………………………………

白起已經沒了選擇,即便他知道自己如果南遁,周紹、趙奢部趙軍必然會跟著南下武遂、安邑加以攔截,那也得逃。他沒有辦法,若是繼續與廉頗對峙下去的話,等趙軍合圍一成,自己的糧道一斷,就算死不了,最後還是隻有逃遁一條路。倒不如乘著現在還不至於餓肚子拚上一把。反正如今大勢已去,境遇再差又能差到哪裏去?

白起正在做著逃遁準備的同時,秦王和羋太後也並非傻坐著不動,在皮氏落入趙軍之手後,他們立刻遣使奔赴韓魏楚各國周旋,向三王說明秦國若是自此衰落,趙國必將獨大而生席卷天下之意。

這些道理各國君王心裏其實都明白,當年魏文侯獨大的時候奪取秦國河西地,秦國也曾這樣勸說過齊楚各國,齊楚各國為了免除魏國獨大自己受害的局麵紛紛攻打魏國,後來使魏國逐漸衰落了下去。按說這次的事與當年魏文侯故事是一樣的道理,但時過境遷之下,魏楚韓三國卻又不能不做出不同的選擇,那就是——幫趙國。

幫趙國未必符合韓魏楚最大的利益,但是他們卻又沒有辦法。現在的形勢是趙國和秦國在上黨處於對峙之中,雖然趙國隱隱處於上風,但秦軍並未陷於必死的境地,而且損失並不算大,可以說還有些勢均力敵的意味。

這就像一架保持著不穩定平衡的天平一樣,在任何一邊放上哪怕最小的石子都會使天平倒向一邊,韓魏楚如果急急惶惶的對付趙國,趙軍必然會敗在白起手裏,到那時候趙國衰落,秦國又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很容易就能重新奪回製霸的地位,這對韓魏楚來說將是最可怕的。

而幫助趙國呢?完全將白起手裏的四十萬主力秦軍消滅,致使秦國從此無法與趙國抗衡顯然也不符合各國利益。可對於各國來說最大的利益是什麼?顯然在兩強爭霸之下盡皆膽戰心驚、唯唯諾諾遠不如諸弱抱團取暖共抗一強來的讓人踏實。而且秦國實在太大了,如果不給他適當的損失,特別是在白起還在的情況下,他很快就能恢複過來,絕對會變本加厲的對山東各國采取報複手段。

白起必須要死,這已經成了各國的共同利益,更何況各國還有許多土地在秦國人手裏控製著,這樣一來大家共同的利益就更大了,雖然在將秦國削弱到什麼程度方麵各國還有異議,但削弱他卻是大家的共同想法。

暗中苟合之下,本來已經成不了事的小合縱突然平地而起,首先發難的是楚國。十月初,也就是趙勝悄悄抵達上黨的時候,楚軍迅速出兵三十餘萬進攻王齕控製之下的上庸之地。王齕此時失去了北邊白起部的支援,軍心早已大亂,非常明智的退出上庸由武關返回秦國本土,緊接著韓魏兩國趁秦軍全退,楚國還來不及轉過頭來吃掉析水、丹水流域的當口迅速出兵將此地收服,至此武關之東秦占土地全部被韓魏楚收回。

到此時困在上黨的秦軍白起、蒙驁部已經失去了所有後援,眼看著魏國安邑軍開始大肆搶奪河東郡土地,很快就會殺到函穀關前阻斷秦軍退路,白起退兵已成必然。

十月中旬,白起趁著樂毅部即將抵達少水,而周紹、趙奢部主力在武遂北逡巡不前的空當,再次以十餘萬大軍強攻廉頗防線,隻不過這一次並非要誘使廉頗出兵鑽進他的伏擊圈,而是要壯士斷腕,趁著掩護南遁少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