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廣宗見聞
又過兩日,唐穆安排好軍中一切,囑咐林獵虎與華雄留守癭陶訓練士卒,自己則與東方逸帶了幾個隨從,隨著卜巳一起前往廣宗。
癭陶距廣宗兩百多裏,騎快馬疾馳一日可到,一路行來,東方逸等人路過十數個村莊,卻都是廢棄已久,方圓百裏渺無人煙原本肥沃的良田如今卻是長滿了枯黃的篙草。
若說這一切都是黃巾之亂造成的,那如果百姓安居樂業,又何苦於起事造反呢?東方逸雖然對戰爭的殘酷有所感觸,可是他卻無力去分辯漢王朝與張角到底誰是誰非,隻能默默的跟著隊伍,打馬而行。
廣宗,地處冀南冀北交接要衝,南臨邯鄲,北接南宮,西連巨鹿、平鄉兩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元始二年,代孝王玄孫劉如意被封為廣宗王後,從未經曆戰火的廣宗經過近兩百年的不斷修葺與加固,如今已然發展為一座雄城,不過東方逸一行來到廣宗城外之後,看到的卻是滿目的蕭瑟。
隻見城外的大片土地上,戰爭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殘破的兵器與鎧甲,還有損毀的攻城器械散落四處;原本雄偉的城牆如今已是破敗不已,已經變成暗紅色的斑斑血跡隨處可見,讓人倍感壓抑。
卜巳徑直引著東方逸和唐穆來到東城門,此時東城門處,幾十個頭裹黃巾、持槍執矛的黃巾軍士卒正在嚴格盤查進出城門的過往行人,顯然是在防備漢軍的細作混入城中,東方逸與唐穆來的時候雖然隻帶了幾個隨從,可隨卜巳一起去癭陶的親衛卻有二十多人,這一行人策馬而來,自然引起了守門士卒的注意,一個個凝神戒備,如臨大敵。
負責值守城門的什長正欲向城內發出警報,卻突然瞧見那馬隊的當頭一人,乃是卜巳,知道是卜巳出城歸來,急忙向守門的士卒揮了揮手,示意放行。
卜巳身為渠帥,那什長自然認得,對於卜巳帶的來人,他自然無權過問,因此東方逸與唐穆一路暢通無阻,進入廣宗城內。
進入廣宗之後,馬隊放緩了行進的速度,疾馳了一路的東方逸也放鬆了精神,打量起廣宗城來。
自從穿越到漢末以來,東方逸這還是第一次進入這個時代頗有些規模的城市,與先前的帶方、襄平或是癭陶不同,擁有三十萬人口的廣宗對東方逸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大”城市了,隻是廣宗雖大,給東方逸留下的第一印象卻是不佳,如果說廣宗城外的情形算是蕭瑟,那麼城內的狀況則可以稱之為慘不忍睹了。
冀州是黃巾起義的重災區,各地動蕩不已,百姓生活困苦,廣宗自然也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漢軍追擊得走投無路的十五萬黃巾軍一擁而入,更是讓原本就沒有多少存糧的廣宗更是雪上加霜。
由於漢軍圍攻廣宗數月,城內的糧草得不到補給,自然是越吃越少,幾番大戰下來,廣宗城內的士卒百姓除了因為兩軍征戰而死傷不少之外,死於饑餓者亦不在少數,如今廣宗城內,可謂是傷殘者隨處可見,餓殍遍地,再加上黃巾軍管理無序,士兵與流民在城內隨便找個地方搭個窩棚就住了下來,吃喝拉撒都是就地解決,致使傳染性疾病肆虐不說,更是令城內惡臭衝天。
也不知是早已習以為常還是根本就漠不關心,走在前麵的卜巳對這一切根本看都不看一眼,隻是自顧自的走在前麵領路,一些不經意接近馬隊的百姓,立刻會招來卜巳親衛的嗬斥以及驅趕,在這些百姓的眼中,東方逸看到了驚恐與無助,更多的卻是對這亂世的無奈,這些眼神令東方逸心中感觸良多,在他的印象中,黃巾軍本是替天行道,與民做主的義軍,不過從他穿越以後的親身經曆來看,這一切不過是黃巾軍的高層利用普通百姓對漢庭的怨恨而打出的幌子而已,正如元代張養浩所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旦掌權者擁有了榮華富貴,誰還在乎普通民眾的疾苦?從古至今,莫不是如此。
正在東方逸思量間,馬隊卻是停止了行進,東方逸回了回心神,抬頭向前望去,隻見馬隊停在了一所豪宅的大門之前,大門的左右兩側,各有五名手持長槍,腰掛軍刀,長得虎背熊腰的黃巾軍軍士把守,東方逸看得出來,這些守門的軍士絕對不是城內散居的普通士卒可比,顯然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心道如此精銳之士卻被派來看門,寨內所住之人必定非比尋常,想必是到了張寶和張梁的居所了。
果不其然,就連卜巳這樣位高權重的黃巾軍渠帥亦是規規矩矩的下了馬,向其中一名軍士地上一塊腰牌,同時道:“請兄弟代為通傳,卜巳攜癭陶唐穆,前來覲見‘地公’‘人公’二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