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備戰(2 / 2)

徐晃剛說完,聽關平府中下人來報,說前去平原征召郭淮之人回來了,正在門外等候。關平一聽,從坐位之上一躍而起,說道:“伯濟來了,快快請……不,還是我去迎接伯濟。”

關平說完,就向門外走去。徐晃楊修跟在後麵,楊修邊走邊問道:“將軍如何得知郭伯濟必來?”

關平答道:“伯濟與我乃是患難之交,知我有請,焉能不來相助。”關平話音剛落,就聽門外一人說道:“定國之言甚知我心。”正是郭淮的聲音。

關平迎到門外,看見郭淮,一把抱住,大喜道:“可想煞我了,伯濟一切可好?”

郭淮笑道:“如今淮當稱冠軍侯,亦或是衛將軍?”

關平拉著郭淮,邊是往裏走,邊是笑說道:“伯濟之言,甚是無理,剛於門外之時,已稱某表字,如今卻又來惺惺作態。”說罷兩人哈哈大笑。

進得屋來,關平介紹徐晃楊修兩人道:“伯濟,這是我結義兄長徐晃,這是我軍中從事中郎楊修。”

郭淮與兩人見禮,關平說道:“伯濟,我欲以你為衛將軍司馬,伯濟可願當否?”

關平說命郭淮為衛將軍司馬,除徐晃已得關平告知,並不感到意外,楊修與郭淮均是吃了一驚,司馬之職,於軍中掌管軍事,猶如朝中之大尉,為軍主之副貳,非比尋常,楊修身為關平從事中郎,身具進諫之責,向關平說道:“將軍,司馬一職,甚為重要,伯濟年少,修擔心伯濟不能勝任。”

見楊修當麵出言反對,關平笑道:“德祖不知伯濟大才,有此一說,實不為過。”說完轉頭看著郭淮說道:“伯濟以為如何?”

郭淮微一沉吟,點頭說道:“定國即有所命,淮豈能不從,這司馬一職,淮應下了。”

楊修見郭淮答應,問郭淮道:“伯濟即願為衛將軍司馬,修卻有一問,不知伯濟能否解答?”

郭淮知楊修此問,乃是考究之意,點頭道:“楊大人但說無妨。”

楊修來到地圖前,說道:“冠軍侯得天子所命,引軍督關中諸將西征,欲平李傕郭汜之亂,”楊修說著,便將徐晃戰前分析,又講了一便。徐晃見楊修講解,口齒清晰,又加入了自己之見解,彌補自己之疏漏,心中點頭:楊修職參謀議,亦算盡職。

楊修說完,對郭淮說道:“此乃徐將軍所析,伯濟有何見解?”

郭淮看著地圖,沉吟片刻,又向關平等人問起天子東歸時,一路上之遭遇,郭淮指著潼關,說道:“以淮關之,若定國不能處置行當,這第一仗,也許會提前發生在潼關之前。”

楊修看郭淮手指潼關,皺眉說道:“伯濟之言,可是指寧輯將軍段煨會投身於賊?”

郭淮點點頭道:“楊大人說的不錯。徐將軍之論,乃是建立在寧輯將軍遵天子旨的前提之上,但以淮觀之,段煨卻是有很大的因素,拒潼關而守,使我軍不得寸進。”

見三人疑惑,郭淮說道:“因定國親身經曆寧輯將軍之忠,這才對其心懷信心。但定國可曾想過,寧輯將軍雖忠心天子,卻蒙受不白之冤,如此焉能不令其心冷?更何況楊定攻打寧輯將軍之時,郭汜曾出兵相救,郭汜此舉,豈能不令寧輯將軍感動?”

郭淮說到這裏,看了看關平說道:“忠心之人,往往甚講義氣。忠義兩字為一詞,由此而得。當初李傕郭汜叛亂,逼迫天子,天子勢窮,寧輯將軍這才相助天子。可此時天子派兵西征,攻守易勢,郭汜有亡族之險,寧輯將軍豈有坐視之理?更何況李傕郭汜若知兵來,必向寧輯將軍求救,隻怕更會令寧輯將軍‘義’字占先,守潼關不令我軍前進。”

楊修見郭淮分析入理,見的確是不凡,起身而拜道:“郭大人胸有丘壑,修不及也。修收回方才所言,郭大人可為司馬矣。”

郭淮連忙回禮道:“楊兄一心為公,淮心甚是佩服。且楊兄年長於淮,喚淮表字即可,大人之稱,實不敢當。”徐晃見郭淮侃侃而談,不驕不怯,心說這郭淮確是不差,定國識人,果然甚有眼光。徐晃想起關平派出手下所征招的另外十多人,開始充滿希望。

楊修與郭淮論過交後,問郭淮道:“如伯濟所言,若寧輯將軍相助叛軍,扼守潼關,隻怕以我軍兵力,甚難攻下,如此恐有負天子所托。伯濟可有良謀,以解此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