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章:釋疑(1 / 2)

關平對天子說道:“皇上,臣鬥膽請皇上給臣一道密旨,命臣以他法選拔官吏,為皇上於許都之外,再組公卿大臣。”

關平這個請求,確是有些過份。試想哪一個天子,能放心自己臣下全權在自己管轄之外,再組文武百官的?但當此之時,群雄四起,各地諸侯不得上命、自請州牧太守者不計其數、愈製者猶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大漢天子已猶如擺設一般,空有其名,而無有其實。

天子知關平絕無異心,要不然關平根本不用請旨,直接自己招納人才更是方便。天子即已命關平開府儀同三司,關平出兵之後,自命官員即可。而此時關平請旨,反而使任命的官員坐實了天子之臣的事實,若關平真有異心,自然不會行此愚不可及之事。

想到這裏,天子向關平疑問道:“冠軍侯為何做如此打算?又何為他法選拔官員?”

關平反問天子道:“皇上,如今朝廷到今日地步,皇上可想過是何原因所成?”

天子恨聲道:“自然是那董卓狼子野心,行殘暴之事,挾兵亂政所致,冠軍侯其有疑否。”

關平搖了搖頭,說道:“皇上,這隻是皇上所體會到的,眼前最直接的。可董卓做亂,又是什麼所致?”

天子略想了一下,說道:“冠軍侯之意,莫非也是指閹黨……不,此實乃是大平道張角為謀取私欲,迷惑百姓,致使黃巾賊起,使得天下大亂,百姓流離,朝廷為平息黃巾,不得不令各地整軍備戰,使得地方上兵力大增,朝廷勢弱,才成今日尾大不掉之勢。”

關平問天子道:“皇上是否想過,百姓若得安居飽食,焉能隨張角造反,行此大逆之事?且臣亦出身賊寇,皇上看臣,可是那心存反意之人?”

天子有些發愣,他倒是忘了關平出身黑山賊寇,而黑山賊,卻是黃巾餘黨。天子搖了搖頭說道:“冠軍侯,以你之見,這是為何。”

“皇上,百姓造反,實在是無家可居、無地可種、無飯可食,看不到再活下去的希望,這才為求一活命,被張角所惑,行此造反之事。而不是朝中那些迂腐的公卿所說的原因。”關平說了這些,想起記憶中的那些話: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勤勞,也是最樸實的,隻要求能吃飽肚子,就會勤勤懇懇的付出一生。

天子自少年以來,身邊大臣皆對天子說天下大亂,乃張角造反之故;朝廷動蕩,乃董卓亂政之所為。今日聽了關平之言,發前人之所未發,不由的也是心中認可。當然,也是因為劉協這個天子,實在是虛有其位、卻無其權,卻又不甘沉淪、一心想再振大漢雄風,這才聽得進去關平之言,也才認同關平之言。

天子無力的說道:“若果如冠軍侯之言,朕當如何,才能使百姓飽食、大漢再興?”

關平看著天子,鄭重說道:“皇上,如今天下大亂,卻也是一個新的機會。皇上請想,秦末天下大亂,始有文景之治;前漢經綠林、赤眉之亂,才有光武中興。而當世之形勢,亦是如此,皇上當趁此之機,破而後立,使大漢亂而再興。”

天子聽關平如此解說甚是有理有據,神情似有振奮,說道:“不錯。破而後立,果如冠軍侯所言。隻是,這與冠軍侯所說的以他法選擇官吏,有何關係?”

關平輕輕笑道:“皇上是否對滿朝公卿甚是失望?”

天子一愣,痛心說道:“是朕失德,竟使滿朝公卿,無一人可用,曹操欲挾天子,滿朝公卿竟至無人反對。”

關平搖了搖頭,對天子說:“皇上請聽臣一言,此不是皇上失德,乃是公卿失德。滿朝公卿,空學聖人之書,卻有失臣子之德……可皇上是否想過,滿朝公卿緣何失德?”

天子被關平話題所引,疑問道:“滿朝公卿緣何失德?”

關平卻沒正麵回答,低聲吟道:“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百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天子本來聰慧,此時被這民詩一提,醒悟道:“冠軍侯之言,是說大漢之官吏選拔製度,有所欠缺?”

關平打擊了半晌天子,這時稱讚一句道:“皇上聖明,果然是一針見血。這些世家大族,稟著這相互舉薦製度,世代壟斷著朝中公卿之位,於廟堂之上則合力架空天子,使天子處處製肘;於江湖之間則霸占田產,使百姓流離。故臣妄言,亂天下者,非董卓,非黃巾,實為朝中世家大族之舉薦之製。”

天子搖頭道:“冠軍侯有所不知,若無這些世家大族若太尉楊彪、前司徒王允等人,大漢朝廷,隻怕早已不保。此乃是大漢之根基,實在是動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