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由分至和(1 / 3)

.由分至和

就在國內一片名爭暗鬥的過程中,回歸到巴比倫的劉協也迅速接到了消息,他趁著自己身體還算健康,立刻將劉晟調回自己身邊,協助自己處理巴比倫省的事務,明著是要他來協助自己,實則是要親自教導最後一兩年,同時勒令劉逸滾回自己的老巢去。

劉巍和劉逸接到信函都知道父親動了大怒,各自趕緊收拾妥當,一個繼續拉攏三大黨的關係,暗中討論新的政策,劉逸則迅速撤離天京城,返回亞漢利亞。

劉晟於華夏五十五年再次返回巴比倫,爺孫兩代再次重逢,各自感懷,劉協特意重新為這個皇孫講述治國之策,並安排他以巴比倫省為一個小國調教治理,自己則在旁悉心指點。

過了一年之後,劉協讓劉晟再和自己重商國事,問道:“晟兒,你覺得為君者,如果才能讓人追隨你的政策和思路啊?”

劉晟道:“既利國,亦利商,且利民!”

劉協道:“那如何能夠做到這三利呢?”

劉晟考慮片刻道:“還請皇祖授我!”

劉協道:“沒有更好的辦法啊,隻有平衡二字,什麼叫權衡利弊呢,就是衡量一件事情的利與弊,其實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有利,或者是完全有弊,國之上者,當求穩為上,步步為營,不能追求一步到位,朕從十四歲掌政開始推行新政。從國商到集商社,從荊州新田到國田,從三江農基到五湖策,從五湖策到五大農業根基,從除閥門到興黨派公會。從三家製衡到道教一統,從四海營到四大海軍,從鐵翼雙騎到八大主力,從治略台到治略院。從襄陽學院到十二國立大學府,其中哪一件事情是一步到位的,其間艱辛困頓,或停或緩,以三十六年之艱辛,一路緩緩推行改革,此處小改一點,那裏稍微多改一點,凡事看起來銳進,其實都能照顧各方利益。不致小民益而商社損,也不致商社益而小民損。治理國家就和做生意很像,你曾祖常和朕說他是隻會做生意,不會治國地人,朕多年後回想起來啊,曾祖孝靈皇帝也不是一個真正懂得做生意的人,做生意要賺到最多的錢,就不能求暴利,要緩賺慢收。這樣才能賺的最多,可有些商社為了求得暴利,也確實做的狠了點,但身為君王不能壓得太狠,而且這些事情是中央治略府地事情,你和你父親完全是胡鬧,你一個太子直麵這種問題去做什麼,不要以朕為榜樣,朕當年的時候。中央治略府還沒有起來,如今三黨都在說你們父子奪權過狠,否則他們也不會請劉逸回來,便是朕在位之時,如此大事也是通過國民院來處理,你們父子究竟將國民院置於何地啦。民主何在。法權何在,蠢到極致就是你們這兩父子!”

劉晟慌忙拜伏道:“皇祖在上啊。我父子二人素來尊重法權和民主主義,絕不叛逆皇祖所定的三大主義精神之意,實在是如此血腥之事,令人發指,而中央國民院和中央治略府置若罔聞,我父子在參政院內商議多次,如少數黨派之外,三大黨無一讚同,即使是以道德修身著稱的道德黨竟然也置之不理,棄權不決,實在令我父子心寒,隻好避過三大黨,直接和商社會麵!”

劉協扶了扶長椅扶手,讓人將自己扶起來,緩緩走到窗口,打開窗戶,道:“國如大殿,內寒而外冷,若長久閉門閉窗,殿內雖暖然久鬱氣悶,人在裏麵就容易生病,所以要開幾扇窗戶通通風啊,可若是全開了,連正門也開了,大殿則寒如外,人也容易生病。故隻開窗少許,內外通風,而外依舊冷,內依舊熱,若外無寒意,在內地人怎麼知道暖呢,怎麼才能滿意呢。中央治略府的根基是稅收,他們要求稅收穩定,隻有這樣他們才能進行國家基礎建設,推進教育,扶持醫療,為民提供福利保障,至於礦中奴隸死活,與他們有何相關,對商社來說,他們需要賺錢滿足市場的需求,若是沒有廉價的煤礦,哪裏來的國家興盛,你要改可以,但你就不能慢一點,為什麼你就非想在一年之內完成呢,為什麼不去花費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慢慢的一點點推進呢,你啊,急脾氣,若你不能改了這種急脾氣,朕認為你不適合做大漢帝國的皇帝,就算給你做了,大漢帝國因你將大盛,也將因你而大敗斯亡!”

劉晟急忙磕拜道:“皇祖息怒,孫必改此惡習,若我之後也將永無急躁之心!”

劉協深深吸了一口窗外涼氣,讓自己平靜下來,道:“想做什麼事情,就在心中做好規劃,凡事分成幾步,一點點的推進,將可能遇到的矛盾全部化解掉,予人以利,別人才能支持你。一件事情要最終成功,必須要符合整個帝國地客觀發展規律,不要逆上而行,要順乎民意和資產所有階層的心思,要做好官、商、民三個階層之間的平衡,大漢帝國就是一個熱餅,你不能獨吞了,你要吃一點,商人們也吃一點,老百姓也吃一點,大家都有的吃,那就不會有問題,如果你都讓老百姓吃了,你以為你是好皇帝了,商人們又去吃什麼,他們沒有的吃,誰來納稅,誰來養你這個帝國;如果商人都吃了,老百姓又去吃什麼,他們沒有的吃,誰來為帝國和商社服務,誰來為你打仗,誰來為你效力呢,皇帝啊,就是一個中軸,在你身邊有三個側翼,哪個翼過重都會讓你這個軸轉不下去。中產者、窮困者、富者就是這三個側翼,要穩定好他們,讓三者都各有收獲。且能維持平衡,不要過多依靠哪一方。”

劉晟道:“孫兒明白了,必當改之!”

劉協讓人取過一枚白金紋銘戒指交付給劉晟道:“傳下去,世代相傳!”

劉晟取過那戒指,看上麵刻了“平衡”兩個隸書紋銘。戴在自己左手無名指上,道:“孫兒知道了,凡事之前,必看此二字定策而行!”

劉協點了點頭。道:“做皇帝的呢,不用事事操心,你掌你地軍事,發展好皇家的產業,多從事福利事業,多去處理科學技術地發展,多關心一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關心教育,為教育多捐點錢,為帝國多培養些人才。考慮一下對外的政策。帝國危則挺身而出,平靜之後便悄然退身,還權於國民院,你地任務不是國內的如何治理,這些根本不用你去操心,你要做的就是確保大漢帝國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才是你這個皇帝要做地事情,至於其它的,你不要去管。即使有些事情確實不對,你要管也可以,麻煩你和你那個越老越糊塗地父親通過參政院處理,參政院不接受就說明你們前進的太快,那就各自退讓一步,以後時機合適的時候則再進一步,別把矛盾激化到非要動武的地步。”

劉晟道:“孫兒明白了,絕不再讓皇祖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