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次子來說,劉逸目前擁有的疆土並不比繼承皇位的劉巍小多少,而且亞漢省的疆域之大,國內諸多重臣耳聽為虛,心中並沒有什麼具體概念,所以未必把劉逸放在眼裏。從目前來說,他所擁有的領地已經不僅僅限於如今的北美,大漢的軍隊早已經把旗幟插到了南美諸地,成功的越過了河流密布到處都是原始森林的亞馬遜河流域,逼近大陸的最南端。隻不過亞漢省的漢人相對太少,劉逸才沒有把手伸得更遠。
即便如此,他心中仍舊有一個中原的情結。在外開拓疆土再多,按照傳統的觀念,這不過是皇帝的封賜而已,雖然天高皇帝遠,但終究受製於人。就好比官員無論封王封侯,還是位極人臣,多半時候還必須得夾著尾巴做人。
有野心並不一定是壞事,不想做皇帝的皇子,可不是好皇子。人的欲望都是無止境的,這個時代若沒有劉協出現,像三國之間,每家最多不過百萬平方公裏的疆土,此時劉協把疆土擴大了數十倍,卻仍舊不夠兒子們瓜分,這個問題,恐怕是他當初沒有想到的。
但是劉逸被各大商社看中,顯然並非因為他有濟世之才。作為大家印象中一片蠻荒之地的領主,劉逸顯然現在已經被人看成了土包子。很簡單,一個人若是發配邊疆多年,有人突然肯贖他回來過太平日子,此人一定會對恩人感激涕零。大漢的科技水平已經超出其他諸國太多。現在即便是普通臣子,也多有洋洋自得之情,看不起其他任何文明。
另一方麵,亞漢省與大漢遠隔萬裏,書信往來一次往往需要數月。劉逸在國內應該可說沒有什麼根底,因此最容易被控製。老家夥們做了幾十年地生意,這趟算盤自然是打得啪啪響。劉晟那乳臭未幹的小子,居然敢拍著桌子跟他們講話。退一萬步講,就算他爺爺年輕的時候,也輕易不敢做如此雷霆之怒。今天這小子隻不過代劉巍行使一點權力已經如此囂張,哪天真做了皇帝,還有他們這幫老臣的活路麼?
劉逸接到這幫老家夥的消息時,國內地煤荒鐵荒已經過去,劉晟的影響力正逐漸擴大,可惜沒有人告訴他這些。當然,幾大商社當然不會明著說,劉逸你回來當皇帝吧。我們都支持你。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誰敢公開說出來,豈不知隔牆有耳,事情一旦敗露,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信裏麵提到,目前劉巍身體不大安好,而又逢劉協壽誕將近,諸位老臣與幾位皇子數年未曾謀麵,心中甚是牽掛,不知劉逸可否從百忙中抽出些時日返回天京。一來可敘天倫之樂,二來也好與諸大臣共商國家大事。聽聞劉逸將整個亞漢省治理得井井有條,到時候諸臣都會前來恭聽亞漢王地治國良策。
劉逸自然不是傻子,其中的暗示他當然看得明白,隻不過他對劉晟這個侄子沒有太多了解,也知道曆朝曆代都是父子相傳,難得有兄弟之間輪流坐皇帝的。劉晟若是不明事理的黃口小兒,那當然最好,以劉逸這些年征南闖北的經曆。想來對付一個小侄並非難事。但事情就怕萬一,父親劉協當年也曾經屢受權臣輕視,最後不一樣成功平定天下麼?此番若是回到天京,弄不好便把自己賠進去,那時候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以劉逸此時地位,其實和皇帝並沒有多少區別。但他偏偏因了這該死的鄉土觀念。總覺得就算將來老死。這把骨頭也不能留在異域外邦,葉落總是要歸根的。
富貴險中求。欲望無止境,劉逸決定回天京一趟。當然,即便沒有這麼多想法,劉逸也該回去看看了,畢竟多年海外開拓疆土,親朋好友都已經疏遠太久。劉逸在亞漢省搜羅了各種本地土特產,裝了足足六艘大型商船,另帶了五千親兵和十幾艘戰艦,離開亞漢省登上了回家省親的路途。1——6——k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