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邊的意思已很明顯,剛剛要歇口氣,黃昭接了上來:“啟奏萬歲,臣對於張太尉之言深有同感。徐達早春即率軍遠征,將士疲憊不堪,一也;大部隊行動,糧草供應困難,二也;地理地形不熟,三也;攻我城池、掠我楚地,民心不順,四也。此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不利於敵。而我大漢上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守鄉衛土,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有利於我,何愁徐達不敗?何愁朱軍不退呢?”
定邊、黃昭兩人的這一番話說得友諒和眾文武精神為之一振,友諒當即朝著定邊問道:“太尉,具體你是怎麼安排的,就給朕和眾愛卿講一講吧!”
張定邊領旨,隨即大聲言道:“黃州的丟失其實早在意料之中,為什麼不派兵遣將前去救援?主要是為的誘敵深入,以便我軍集中兵力在武昌以東構築破敵防線以大破敵軍。日前,臣已著令陳普文、陳友仁、陳友貴、趙杠棒四位將軍前往武昌城東葛灘一帶設下了伏擊圈。葛灘乃朱軍進攻武昌的必經之路,這一帶江岸兩側湖蕩眾多,外人不知高低,進入之後,定會暈頭轉向,故此地為最佳埋伏地點。羅大、趙琮兩將分別從葛灘南北兩翼實施對朱軍的包圍,現在陸異人、陸三娃兩將又回到了武昌,可著令此兩人配合羅大、趙琮兩將一道行動;此外,臣已著令駐守天臨路的熊天瑞率部向嶽州一線移動,熊天瑞部將辜文才部暫時轉至通山縣城,目的為扼守徐達所率朱軍的退路。另,去年十一月,鄧克明部從江西逃往淮江行省中部之後,已經進入巢湖一帶,前幾天著人回來稟報,請示下一步行動,我已令他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囑他相機進攻廬州。並對他強調:能取則取,取不成則退入巢湖,目的是在朱軍後方牽製它。不知這樣安排,萬歲以為妥否?特請旨定奪!”
友諒一聽,略加思索,立即對著定邊言道:“聽愛卿所奏,朕全部準之,著令各部迅速進入伏擊陣地。傳旨下去,凡我大漢將士臨陣退卻、畏縮不前者,殺無赦;斬殺或活捉朱軍將領者,封賞食邑千戶、斬殺徐達、常遇春、康茂才三人之一者,封萬戶侯。”
眾文武山呼萬歲、喏喏而退。
再說朱軍統帥徐達自從陸扁擔手中奪得大漢黃州之後,並不感到特別高興,全都因為黃州這個城池爭奪得很是吃力、很是傷神。
徐達暗自想到:這一仗打下來,雖然斬殺了漢軍三名守將、斬殺了漢軍兵勇約六千名、納降漢軍兵勇約七千名。但自己的損失遠不至這個數,除丁普郞中彈身亡之外,陣亡將士多達兩萬餘名、負傷一萬餘名,逃散的接近萬名,總計損失兵員四萬有餘,被漢軍燒毀、炸毀戰船四百多艘,輜重、物資難以計數。這次戰爭是進入江西以來,或許還是自己從軍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的損失。
徐達想到這裏,好像悟出了一個道理:湖廣畢竟是陳友諒的家鄉,這是他苦心經營多年的老巢啊!死黨豈能不多?防守豈能不嚴?看來自己的下一步還需謹慎從事!
徐達和常遇春、康茂才等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致覺得:黃州往西,武昌隻是一站之遙,且中途無有一座大小城池,陳友諒必定不會坐等我軍一直打到他武昌城下、一定會在這一段進行頑強的阻擊。康茂才言道:“元帥隻管坐鎮黃州,茂才乃蘄州人氏,對這一帶尚為熟悉,願作為先鋒率領前軍先行出發。如果一直打到他武昌城下,則請元帥隨後發大軍接應;如果中途遭遇伏擊,再決定下一步不遲。”
徐達聞言不禁大喜:“還是壽卿將軍想得周到,如此甚好,就請壽卿將軍為前部先鋒,帶領薛顯、傅友德二將率軍五萬、戰船三百條立即出發吧!”
到底還是徐達為人精細、善於用兵,作出這樣的安排顯然是穩妥的,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