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的第二層意思”,伯溫歇了一口氣,繼續侃侃而談:“孫子兵法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敵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是說大凡先期到達戰場等待敵人的就主動安逸,而後到戰場匆忙投入作戰的就被動勞累。所以,善戰者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今陳友諒率軍遠道而來,將士勢必勞累,而我軍以逸待勞,本身已經處於優勢。第三,陳友諒剛剛連續奪得池州、銅陵、蕪湖、太平四城,正在誌滿意得之時,驕傲情緒必定陡然上升,有道是‘驕兵必敗’,反之則為我軍必勝。
“伯溫以為,有此三者為基礎,我軍宜采取誘敵深入、伏兵圍殲之策,定能奪取這次應天保衛戰之大勝,主公取威製敵以成霸業者正在此時也!”
劉基這一席話觀點鮮明、例證有力、分析透徹,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並且在最後又提出了誘敵深入、伏兵圍殲的基本思路,說得元璋連連點頭、說得眾文武心誠悅服。
元璋思考了一下,隨即問道:“隻是如何才能達到誘敵深入這目的呢?”伯溫馬上答道:“這一點,則需大家開動腦筋、集思廣益的了!”
大堂上一時陷入了沉寂,看來,眾文武都在快速地運轉著自己的大腦。元璋此時並不急躁,他在耐心地等待。
片刻功夫,一員大將站起身來,徑直走到了元璋麵前,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秦淮翼水軍元帥康茂才。隻見,康茂才雙手合攏向著元璋行了一個拱手禮,隨即言道:“啟稟主公,茂才在家時即與當時任蒲圻縣衙主簿的陳友諒相熟,雖有多年不遇,然雙方之間定然還有一定的掛牽。茂才思之,假設此番詐降於他,友諒定然深信不疑。而後茂才可依剛才伯溫先生所說,將其誘入我軍口袋陣,即可大敗敵軍!”
康茂才字壽卿,乃蘄州人氏,少年時即酷愛讀書,同時愛和一幫同窗少年舞槍弄棒。長成之後,因糾集義兵保境安民,被元廷官軍選中,自衛長累遷至淮西宣慰司元帥,後奉命移戍太平,扼守長江渡口。元璋自江北南渡之時,茂才力守,為常遇春所敗。茂才逃奔集慶,元璋率部攻打集慶時,康茂才這時方才歸降,次年,被元璋授予秦淮翼水軍元帥,守龍灣,兼帳前總製親兵左副指揮使。
元璋聞言,不禁大喜,於是言道:“壽卿欲效當年赤壁之戰中領受苦肉計之黃公覆麼?”茂才答道:“但願能真的引得陳友諒鑽進我軍口袋陣,茂才即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劉伯溫不禁撫掌大笑:“我主真乃鴻福其天也!其實不消茂才元帥領受身體傷痛,隻需伯溫以茂才之名寫上詐降信一封,著人送給陳友諒即可達到目的。剩下的事情,主公隻需布置好口袋陣,單等那陳友諒來鑽罷了。”
元璋聞言,高興得拍案而起:“有伯溫先生親自寫信,死人也會被說活呢,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隨即在龍灣(今江蘇南京下關一帶江邊)布下了伏擊圈:命康茂才、張德勝等率水師兩萬以舟師出龍江關(今南京興中門外)、常遇春、馮國勝、華高率帳前五翼軍三萬駐石灰山(今南京幕府山)、楊璟率軍三萬駐大勝港、元璋親自率軍五萬駐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此外,著徐達率軍三萬鎮守應天南門牛首山以西以及弘覺寺一帶,以防陳友諒分兵襲擊,另著胡大海率軍直搗陳軍占領之下的信州以為牽製。安排已定,隻等陳友諒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