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通行禮受禮,她一應禮節都未出錯。宋太後多少有點鬆了口氣,可能是對她的期望不高,所以她能不出錯宋太後就覺得很滿意。

禮畢,皇子和外戚男子先行告退。

偌大的宮殿少了許多人,氣氛也變得緩和許多。

宋太後招燕遲上前,命人給她將凳子搬在自己的下首。此舉是抬舉她的身份,自然又讓殿中眾人側目。

離得近了,宋太後看她也看得更加清楚,當下眼神閃了閃。

如此粉雕玉琢的美人兒,嬌嬌嫩嫩的仿佛能掐得出水來,單是瞧著就能讓人軟了骨頭,也難怪舉兒身患暗疾還能勉力行房。若換成其他的男子,得了這麽一個尤物哪裏還有饕足之時。

得虧是這個燕氏,既受了舉兒的大恩,自是會奉舉兒為天,哪怕是床笫之間不如人意,想來能也甘之如飴。

婆婆對兒媳的交待,大多離不了那幾樣。無非是叮囑她以後要好生照料寧鳳舉的飲食起居,反覆強調讓她要如何謹言慎行以大局為重等等。

燕遲聽得認真,不時乖巧點頭。

宋太後更是滿意了幾分,最後總算是對她露出一個慈愛的笑容。這個笑容落在眾人眼中,自然又是另外的意思。

此次新媳婦見婆婆一切順利,眾人告退後燕遲被宋太後留下。與她一同被留下的,還有長公主欣玉郡主母女。

長公主閨名寧玉致,和寧鳳舉長得有幾分相似。哪怕是年過四十,神態中卻無後宅婦人的那種深沉老練。

“瞧瞧舉兒這小媳婦,長得可真嫩。”

她一開口,即引來宋太後不太讚同的眼神。

“都多大的人了,說話怎麽還這麽不著調。”

“兒臣在母後麵前永遠都是孩子,孩子再大那也是孩子。母後您就別教訓兒臣了,免得被欣玉聽到也說兒臣。”長公主沒什麽正形地身體一歪,“兒臣最煩一堆的人假模假式,既不自在還得忍著,實在是無趣得很。”

宋太後似是對她的無狀沒眼看,眼底卻是隱有寵溺。“也就易何慣著你。”

易何是長公主的夫婿,原是長公主身邊的侍衛。當年先帝和宋太後給長公主擇婿時,確實是相中了人品才能都不俗的燕昭。無奈長公主自己不樂意,說什麽也不願嫁進世家裏。後來燕昭娶了孔氏,長公主順勢鬧著非要嫁給自己的侍衛。

初時先帝和宋太後自是不同意,但拗不過長公主自己願意,所以易和便成了長公主的駙馬。這些年夫妻二人遠離朝堂政事,日子過得很是舒心。

宋太後還是皇後時可謂是手段過人,若不然也不可能在後宮屹立不倒,然而對於自己所出的三個兒女,她這個母親稱得上極為慈愛。

長公主能如自己所願嫁與平凡侍衛,寧鳳舉也能自己挑選合心意的女子,這一切都得益於她的愛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