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政方針(1 / 2)

董卓的問題剛討論完,郭嘉又提出一個難題,前番劉協登基前就下詔緝拿袁紹與那何進報仇,可郭嘉確認為此事須得慎重處理,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在冀州士族中影響頗大,這袁紹也是袁家庶出長子,若是拿了袁紹,恐開罪袁氏,失了北方士子之心,一士子之心卻足以牢製天下人心。

劉協遂向郭嘉詢問解決辦法,郭嘉說,若是拿他,則其必反,不若封他個一郡之守,先安其心,且觀其動作,況當今現狀於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各路諸侯並起,擁兵自重,厲兵秣馬,不奉朝廷號令,都想在這亂世中謀得一片用武之地,雖說這天下現在隻有一個天子,一個朝堂,但二十年後呢,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周朝累卵,春秋故事怕又要重演,故而當下之計,我等必須發展好自己,壯大自己,而發展則離不開人才!

“太傅所言甚是!”,劉協肯定道,他想起曹操當年得兗州後第一個大舉動就是發布求賢令,征求各地有才之士,故而其帳下文臣武將汗如憧棟,人才濟濟,又道,“想我高祖創業時,也是極其拉攏看重人才,走人才戰略,才成就我大漢江山!”

“此時我等也隻有洛陽周遭數郡,司州東部,可謂地不過數百,兵不過十數萬,將不過數十!”,荀彧也歎道。

“哎!真要好好努力,別讓別人抓住自己,再來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就窩囊了!”劉協也冷不丁的飄出一句。

“啊?”,幾人又是驚奇,郭嘉又道:“陛下居然能想到這麼遠,臣拜服!這正是臣擔心之處,這中原大勢力諸侯現在雖然沒有,但幾年後,中原必會吞合重組,大諸侯也就應運而生,那時我們要是沒有一定實力的話,就定會讓他們爭去,執天下牛耳,挾天子以令諸侯!”

“是啊!愛卿們!我們要一起努力啊!任重道遠呐!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必定會光明的!”,劉協鼓舞一番,又道,“就從這‘求賢令’開始,走人才發展戰略!”

“求賢令?”

第二天上朝,劉協讓人往渤海差去聖旨,敕封袁紹為渤海太守,另外封徐晃張遼為虎賁中郎將,張遼掛帥,徐晃為輔,荀彧為隨軍軍師,即日領十二萬精兵前往潼關鎮守,呂布賜官封爵不提,餘下喬帽舊部三萬編製為城衛禦林軍駐守洛陽,由奮武將軍執金吾呂布執掌,呂布也在三天後明媒正娶貂蟬。

散朝後,劉協親自出送大軍三十裏,其實他知道這二人的忠心,也知道他們的本領,但這個時候他們還年輕,這次就當曆練一番,日後還有大用。

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郭嘉起草“求賢令”,劉協說的相當精確,廣征天下有才之士,標準非常簡單,四個字,“唯才是舉”,不管你是門閥出身,還是微末寒門,隻要有才,便可來應詔,依才學等級授予官職,量才而用。

郭嘉聞言,立馬反對,道:“陛下!此事還需慎重,臣亦知人才之關鍵性,也希望陛下能廣征才士,但當今仕途仍是由門閥掌握,寒門子弟最多隻能舉孝廉才能入仕,您這做法,豈不是向士族挑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