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退敵妙策(1 / 2)

第一日上朝完畢,劉協留下郭嘉荀彧王允盧植朱儁皇甫嵩幾人商議眼下之計。

郭嘉等人入內即是一番參拜,口呼“萬歲!”

劉協惶恐,連連扶起,郭嘉正色道:“陛下休要多禮,微臣平時雖也自詡不拘陳禮,鄙落凡俗,但君臣之道切不能忘,陛下當永遠牢記,您已是一國之君,大漢天子,合乎天道,順應民心,當永享萬民敬仰,百官臣服,帝王威嚴隨時不能忘!”

“謝愛卿提醒!”,他望向幾人,又疑道:“為何不見荀公達(荀攸)?”

“我前日就安排他辦一件要事去了!”郭嘉回道。

“何事?”

“當說客!”

“太傅請直講!”

“陛下請看!”,郭嘉領著眾人耳目注視案前地圖道:“據報!董卓二十萬大軍已經迫近長安了!”

“啊!”,眾人皆是一番失色。

荀彧道:“閹宦已盡誅,陛下應立即下旨讓他返回隴西駐地!”

郭嘉又說:“旨是要下的,但看這情形,下旨隻能延緩其進軍速度,卻不能退敵!”

劉協有些沉不住氣,急切般道:“太傅!我知道您肯定早就想好了退敵之策,您就說吧!”

“我讓荀攸上西涼見了韓遂馬騰!”,郭嘉淡淡說道,嘴角掠過一絲不經意的笑望著劉協。

“韓遂?馬騰?”,劉協他知道這兩人,西涼裏最有頭有臉的人物,“先生何意?”

荀彧聞言也笑了笑,道:“韓遂馬騰本也是響馬出身,中平年間朝廷下詔讓張溫、董卓等涼州將領伐過他,但都無功而返,他二人後來還吞並了羌、胡等殘部,勢力發展到十幾萬人馬,進兵包圍了隴西各郡!勢力相當大!”

“您讓公達去當說客?這是……”,劉協試著問了問。

“陛下猜的沒錯!”,郭嘉比劃著地圖說,“董卓起二十萬大兵後,隻留幾萬兵馬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此刻隻須馬騰韓遂盡起西涼鐵騎渡河東下,用不了多時便可兵臨陝西!則董卓定會揮軍回援!”

“這是一招險棋啊!”,朱儁歎了聲氣息。

“是啊!”,劉協也看出點端倪,他記得真實的曆史馬騰韓遂當時沒有使這招圍魏救趙啊,他繼續分析,“一則,荀攸是否可以勸得動他二人是個問題,二則,倘若董卓棄隴西不要,揮軍東進,先取長安,次取洛陽,我大漢豈不大危!”

聞言,郭嘉又是一番淡笑,“韓遂馬騰素來與董卓不合,在西涼與隴西交界處多次交兵,這天賜良機他們豈能辜負,即使有點風險,但陛下可以給他們一道恩賜!”

“是何恩賜?”

“這韓遂馬騰雖占著西涼,卻不是朝廷任命,請陛下立刻下詔,敕封韓遂為涼州刺史,漢左將軍,馬騰為西涼太守,漢右將軍!隻有這樣,他們進攻董卓的老巢才合乎道理!”

“這涼州刺史不是董卓嗎?”,盧植發出疑問,“若是這樣,那董卓必反!”

“董卓造反已是毫無疑問,關鍵是我等必須設法拖住他!”,郭嘉回道,“董卓此人一向奸獗性貪,殘暴狡詐,但真實才學卻無多少,遠見深謀不足,我料其必返!”

“那韓遂進兵也需些時日,但恐長安將失啊!”,朱儁又歎道。

“長安是保不住的!”,郭嘉繼續說道,“但我們必須堅守住潼關,馬韓鐵騎一到,董卓必會退軍!”

“這招還是太險了!”,荀彧都有些憂慮了,“失了長安,恐怕得不償失啊!若潼關不保,洛陽也必不保!”

“不!”,郭嘉力排眾議,“文若放心!秦川七百裏,四馬平川,又無險地可守,若我家兩麵合攻,董卓豈有活路,我料其必會回援!”

幾人覺得郭嘉所言也確有道理,雖說險了點,但在這個時候,不冒險怎麼能擺脫困境。

“好!”,劉協最後拍了下書案,“那我讓奉先趕緊前往潼關布置迎敵!另外給他們傳幾道聖旨!”

“等等!”,王允喊了聲,順便朝劉協使了下眼色。

劉協讓盧植等人退去,隻留下王允郭嘉荀彧三人。

“陛下不要讓呂將軍去!”王允神秘般說了聲。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