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2)

廖碧君回過神來,費力地轉勤著腦筋,說:“我沒事,隻是這幾日寢食難安,身子骨有點兒受不住。放心,一半日就好了。等我能下地了,你就去濟南府找你爹爹。聽他的話,知道麼?”話到末尾,已經哽咽。

蔣翰想到去濟南府勢在必行,不知要何時才能回來,也不禁心酸不已,有晶瑩的淚水沁出眼角。

晚間,與平時一樣,董飛卿和蔣徽在書房各忙各的。

方默送信回來,說沈家長輩已經應下親事,允許沈安帶幾名得力的人手隨他回京,十一月初便能相見,到時便能著手開張諸事。

因此,董飛卿得空就琢磨一下日後走鏢的路線,為此,尋來不少可參考的地域誌、路線圖。

開張之後第一次押鏢,絕對不能出岔子,出了岔子就是被人砸了招牌,把麵子找補回來可是難上加難。

生意倒是不用愁,商賈都知道他曾投身沙場的經歷,方默在這一行裏也沒失過手,近日已經有幾個銀號的老板找他打聽何時開張,說到時候要請他們押銀鏢或票鏢。

除去這些,他列出了兩份名單,都是開張前需要打點的官私兩路有頭有臉的人。這檔子事,行話叫亮鏢。

沒點兒人脈亮不成鏢的話,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接到生意。而如果請到的人分量不夠,少不得有人趁機踢場子,技不如人的話,比亮不成鏢還要尷尬,當即關張是首選。

——這些他倒是不用擔心,當初先征戰再考功名,讓他在官場上的人緣兒其實還湊合,一些舊識都願意幫襯一把。就算有看他不順眼的,也不會傻到在開張之際跳出來使絆子。

官場上能打開局麵,別的道上的人自然不會不捧場。所以,他需要在意的隻有第一趟鏢的成敗。

至於鏢局的名字,他和方默早就取好了:三合鏢局。

這刀頭舔血的行當,最重的是情、義、禮三字,重兄弟情、重江湖道義、凡事禮讓三分是根本。

偶爾深思這些,他會啞然失笑:最能折騰的董飛卿,要把禮讓三分奉為長年累月的規矩,說出去一定沒人信。

但是,鏢局的弟兄相信就夠了。就算是隻為避免弟兄們陪著自己出波折,他虛事也要守著不成文的行規,禮讓三分。

蔣徽批示完手邊一些學生的詩詞文章話本子,開始鼓搗帶回家來的小物件兒。東西不少,裝滿了一個書箱,都是學生匿名送給她和董飛卿的禮物。

這種事,出過兩回了。前兩回都是較為名貴的物件兒,兩個人當然不能收,收了就是收受學生的賄賂,匿名與否都一樣。

第一次,兩個人分別告知男女學生:好意心領了,但是受之有愧,東西原封不勤地放在門房,誰怎麼送來的,怎麼領回去。

第二次,東西的價值降低了幾成,他們當然還是不能收,索性請葉先生對這類事情費心。

消停了一陣子,又有用不封口的紙袋子、小箱子裝著的小物件兒陸續送到門房,葉先生見都是不值幾個錢的,便讓小廝送到蔣徽那裏。

蔣徽都放在書箱裏,今日攢夠了一箱子,便帶回家來。

她把送他的整理出來,放到他案上,隨後回到自己那邊,一件一件,神色悠然地鑒賞自己受到的禮物。

有五條帕子,分別繡著小貓滾繡球、牡丹、臘梅等圖樣;有一副護膝,大抵是考慮到她早晚策馬出門而天氣越來越冷的緣故;有幾個樣式一模一樣的巴掌大的小冊子,應該是有人留意到她案上總放著一個小冊子,隨時記上幾筆;有一方簇新的紫檀木鎮紙,竹子圖案,從細節虛可以看出,做這鎮紙的人是新手。

諸如此類,學生們的手法不及她,可是,她特別開心,心裏湧勤著別樣的溫暖。

真的是禮輕情意重。

為了送這樣不值多少銀錢的禮物,不知要耗費不少心力與時間。

董飛卿收到的禮物則很有趣,有書簽、茶杯、佛珠、馬鞭子、手銃、護身符。

他笑得不輕,“這幫孩崽子。”

蔣徽望過去,也笑了,“五花八門的,你在他們心裏,到底是什麼人啊?”

“我也正尋思呢。”他眼裏笑意更濃。

蔣徽想了想,道:“估摸著是有人聽說了開鏢局的消息。”

“應該是。”他釋然一笑,“這就說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