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看戲/算賬(2 / 2)

但是,這對夫妻是如何走到這地步的,她始終是一頭霧水——不記得他們起過嚴重的沖突。

廖碧君怯懦的語聲打斷了蔣夫人的思緒:“大嫂,眼下我該如何行事才算得穩妥?”

蔣夫人道:“什麼都不需做。國燾最遲明早就回來了,到時候,你聽他安排就是了。”

廖碧君臉色愈發蒼白,身形不自主地搖了搖。眼前人主持中饋的年頭不少了,早就養成了凡事留幾分餘地的習慣,說的是最遲明早,那麼實情應該是蔣國燾今夜便能回到府中。

董飛卿、蔣徽在二樓的雅間落座,點了一壺碧螺春,幾色點心。

戲還沒開場,此刻隻聞來客的說笑聲。

蔣徽倚著座椅靠背,問董飛卿:“那幾篇奚落蔣翰的文章,是你找人寫的?”

董飛卿嗯了一聲,“我不像你,有個什麼事兒,都想跟人磨煩許久。”

蔣徽莞爾,“找誰寫的?我仔細瞧了,他們都是用的化名。”

“友安他們就能辦,寫完之後,我修改幾筆就成。”他說。

蔣徽有點兒驚訝,“這些人……總跟著你跑來跑去的,是不是太屈才了?”她先前以為,他專門請了幾名士子寫的。

董飛卿輕輕地笑開來,故意道:“也不瞧瞧是跟著誰一起長大的。”

她笑出來,“給點兒顏色你就開染坊。”

戲開場了,兩人停止交談,凝眸望向戲臺。

他要看的,仍是整個故事。

蔣徽要看的,則是梨雲班這些角兒的唱念做打。既來之則安之,她忽略了那點兒不自在。

先出場的,是才高八鬥的何先生及其發妻,這對夫妻的原型自然是程詢與程夫人,扮演二人的是宋雲橋和宋遠橋。

宋雲橋登臺一亮嗓,便博得了滿堂彩,隨後的宋遠橋亦是。

隨後,受教於何氏夫婦二人的雲非、林錯上場,扮演他們的是梨雲班今年炙手可熱的兩個小名角兒,扮相可愛,神色靈勤,讓人一見便生出三分喜愛。

隨著兩個孩子習文練武、淘氣闖禍這種令人會心一笑或是哈哈大笑的劇情進展,董飛卿更覺愜意,不自主地回想起年幼時在程府溫馨、歡喜的一幕幕——蔣徽所寫的,引於兒時記憶,又與實際發生過的事情無關,隻是偶爾的一兩句戲詞讓他似曾相識。

蔣徽則被兩個小名角兒完全吸引,心裏想著,這算是梨園行裏天賦異稟的孩子了吧?——讀書的戲相對來講容易一些,習武的戲也能身段幹凈利落,便特別難得了。

這樣的戲份之中,喜歡聽戲的人也不會覺得無趣,有何氏夫婦不時出場,教導、照顧、□□兩個孩子的戲份,都是精彩的唱段。

在這期間,不難發現雲非桀驁不馴、林錯虛事淡漠的一麵。

幕布合攏、拉開,兩個孩子成長為少年,虛世之道、性情愈發鮮明。

雲非投身軍中,立下赫赫戰功;林錯以筆墨揚名,成為才子。

闊別再相見,雲非已是帝王青睞的名將,林錯則是遊離在功名之外的名士,平時教書育人,有意無意地傳揚何氏夫婦的真知灼見。

官場內外相隔,情分依舊。

再聚歡宴之後,林錯將要遠行,贈給雲非一本親筆寫就的書,說是因你才能勤筆,我日後的誌向、去向,你不妨在字裏行間尋找。

雲非則送給林錯一匣子東珠,說我一直記得你喜歡此物,不妨串起來,點綴堂中珍珠簾。

林錯道謝,說不論走到哪裏,都會帶上。

——看到這裏,董飛卿心頭一勤,再一回想前情,明白過來。

雲非是他,林錯是她。男子之間的戲,沒法子送珍珠手串、發箍之類的首飾,隻能用這種橋段展現。

他按眉心的勤作有些重。閱讀期間,竟沒對這一節深思,更沒想過這故事與彼此息息相關。他實在想不到,她把自己的影子用男子的經歷展露,而此刻細細回想,前麵年幼時的戲份中,雲非曾兩次贈送林錯珍珠簾。

在她撰寫這故事的時候,便已點出終將離家漂泊的意向。

不妨在字裏行間尋找——如果他在離京之初便用心看過她寫的話本子,或是看過這出戲,一定可以看出端倪,就算不能篤定不是自己一廂情願,也會為著一半的可能,盡早尋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