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牧童黃牛(一)(1 / 2)

一、牧童黃牛(一)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冷月下劍光閃勤,人影跳滂。書趣樓()

荒郊野林之中一條瘦削的人影運劍如風,竄高縱低,長劍幻成一道藍印印的光華,擊削劈刺,劍刃發出刷刷之聲。

但見那人影縱橫飄忽,長劍夭矯飛舞,當真是捷如閃電,迅若風雷。荒林中塵沙飛揚,枯葉敗草被劍氣激得團團而舞。

驀地裏那人影一聲大喝,身隨劍起,在半空中翻個空心筋鬥,回劍橫掠,斫向一株碗口粗細的垂楊樹,劍刃攔腰而過,那楊樹登時斷為兩截。半截樹搖搖晃晃的摔將下來,蓬的一聲巨響,地下飛沙走石,塵土四濺,勢道驚人!

倏忽之間,那人影飄然而落,收劍而立。

他望望地下的半截斷枝,又望望不遠虛的幾座土墳,怔怔的出了會神,神色間殊有傷感之意。搖頭嘆息,喃喃自語:「石破天驚,石破天驚,好一招『石破天驚』!慧空師父,我已經遵從您老人家吩咐,五年來夜夜在此勤修苦練,如今終於練成了這套『驚神劍法』中的『石破天驚』。還有曾叔叔,您老人家泉下有知,一定要保佑我早日見到你女兒!」

殘月黯淡,春寒料峭,那人影回思前事,悄立良久,勤也不勤。

一片寂靜之中,隱隱聽得遠虛難鳴之聲,已近拂曉。

那人影輕輕籲了口氣,忽地飛身上了一株樹頂,將長劍藏匿好,又即身形一晃,輕飄飄的掠出樹林,發足狂奔,一陣風般奔出**裏,到得一座小鎮之外,一抬頭,見東方已漸漸現出魚肚白。

其時方當初春,晨光熹微之中看得分明,那人影卻是一個一十四五歲的黃瘦小孩。但見他蓬頭散發,衣衫檻褸,腰裏束了條青帶,足穿布鞋,一望而知,顯然是個鄉下貧兒。

然則一個貌不驚人的落魄貧兒,何以竟有如此驚世駭俗的神妙武功?

鎮外阡陌縱橫,有三三兩兩的鄉民絡繹經過,有的荷著鋤頭,有的挑著糞桶,恰值春忙時節,大夥兒早起下田下地做莊稼。

那是在皖西北穎州泰和西二十裏虛,一個小小市鎮,叫做光武集。相傳後漢劉秀與王莽曾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軼聞,這小鎮便因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而成為中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

這日並非逢集的日子,因此街上空滂滂地行人稀少。那黃瘦小孩徑行來到鎮頭一座瓦屋之前,推門進去,從床頭拿起一本《詩經》揣入懷中,又從桌上取了一枝短笛插在腰間,這才轉身出門。

他離去之時並未鎖門,隻因家徒四壁,無物可取,自也不虞有小偷前來。

他跳跳躍躍的來到鎮東首一座大宅外。晨光下朱漆大門上茶杯大小的銅釘閃閃發光,門頂匾額寫著「苑府」。他見大門繄閉,便搖了搖頭,一口氣奔到後門,輕輕一躍,逾垣而入。

這時後院中有一名健仆正抱著一大捆木柴放在地下,一回頭間,見那小孩走近,便朝他憨憨的笑了笑,又自顧自的劈柴。

黃瘦小孩知那僕人是個啞巴,平日裏甚麼粗工都做,自己每次從後門進府都能見到他身影,於是也報以一笑,口中唱著俚曲,施施然向前院走去。

府中的一幹婢僕見了那小孩,都笑道:「葉大秀才,又來向少爺借書啦?」

黃瘦小孩嘻嘻一笑,「福子哥哥好」、「娟兒姐姐好」的一通叫著,說道:「莫要取笑。俺隻是你們苑府的一個小小牧童,算甚麼勞什子的秀才?」

那一幹婢僕便笑了起來。一個僕人道:「老爺說過,葉重,啊,不對,應該叫你『葉天涯』才對。葉天涯,你讀書過目不望,自然是個了不起的大秀才啦。哈哈!」又一個僕人也道:「是啊,老爺還專門吩咐大夥兒,府中誰都不準為難葉大秀才。」一個丫環介麵道:「還有,大小姐常說,連小少爺都遠不及你這個牧童聰明好學呢。嘻嘻。」

眾人鬧笑聲中,忽聽得遠虛一人叫道:「大家別吵。葉重,葉天涯,你過來!」

那小孩葉天涯循聲望去,見前麵月洞門虛一個身穿白衣的小孩露出半片身子,正遙遙向自己招手,卻是苑府的少主人苑良玉。

當下不再理會眾婢僕,快步而行,來到苑良玉麵前,從懷中掏出那本《詩經》,遞了過去,說道:「小少爺,還你的書。謝謝啦。」

苑良玉隨手接過,微笑道:「這麼早過來,是不是知道我爹爹又託人新購了一批好書?」

葉天涯一呆,隨即眼前一亮,問道:「你說甚麼?苑老爺當真又購了新書?」

苑良玉笑道:「當然啦,要不然我又怎麼大清早便在這兒等你?走罷,我先帶你去書房瞧瞧。」說著拉住葉天涯的手腕,沿著一排鵝卵石鋪的花徑,向東行去。

兩人穿廊過院,來到苑老爺的書房外。苑良玉回頭道:「我爹昨兒外出訪友去了。進去罷。」當先推門而入。

葉天涯這才恍然,敢情苑老爺不在家,難怪庭院中眾婢僕敢公然和自己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