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血戰七日(一)(1 / 2)

扶蘇此時已經策馬來到了戰陣的前方,在他的前麵,此時唯有秦軍的弩兵方陣還在那裏,這是秦國的傳統,隻要雙方對陣,一般都是先用強弩掃射,所以,秦軍的前方一直都是弩兵。而強弩兵的陣列一般都是三排,這也是秦軍弩兵可以有效射擊的一種排列,被無數次的戰爭檢驗出來的有效排列。

而在扶蘇的前方,以趙國鐵甲連環為先鋒的燕趙聯軍此時離扶蘇的軍陣已經不足千米。鐵甲連環是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由他的後人不斷改良騎兵裝備,騎兵戰術而演化出來的一種新式騎兵,它的坐騎依然沒有裝備馬鐙和馬蹄鐵,但是,騎兵和戰馬都裝備了最有效的護甲,用鐵打造的全身重甲和馬甲。也因為這個,所以這種騎兵的行進速度遠遠低於輕騎兵,而且追擊的距離也因為馬匹身上負載的重量而達不到預想的目的。而因為是全身馬甲和重甲,所需要的鋼鐵絕對不是一個小的數目。所以,趙國的鐵甲連環自從有了編製一來,從未上萬。

不過,有弊必有利,這種騎兵雖然機動能力和續戰能力極為低下,但是,不可否認,全身重甲為這種騎兵帶來的防禦是相當可觀的,而且,這種騎兵在短距離的衝擊中絕對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為鐵甲連環即使在趙國也是相當稀有的騎兵兵種,所以,選擇的戰士和馬匹自然都是最好的。

而此時這種騎兵衝在最前麵,顯然是因為燕趙聯軍想要盡快在戰場上取得絕對的優勢,一開始就用鐵甲連環衝擊秦軍的弩兵軍陣,已達到迅速破壞秦弩兵方陣集體速射的目的。繼而依靠鐵甲連環的爆發力一具衝垮秦軍的前方步兵軍陣,讓秦兵的陣型潰散,而鐵甲連環後麵跟隨的趙國步兵就可以繼而擴大戰果,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

此時扶蘇站在軍陣的弩兵方陣之後,看到上千奔馳的鐵甲連環軍陣,那種千軍齊進,亂馬奔騰的氣勢一下子讓扶蘇對這些騎兵有了新的認識。依靠重甲,可以有效抵抗弩兵的掃射,依靠短暫的爆發力,可以盡快的闖過弩兵的射程,趙國的鐵甲連環看來是專門為對付秦弩兵方陣而設計的。

不動如淵,一動如山,這種氣勢在那一刻讓扶蘇對於騎兵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就在扶蘇為麵前如同鐵壁一般壓來的鐵甲連環不禁暗暗心驚的時刻,這邊的弩兵方陣之中,已經是萬弩齊發,弩矢如同雨水一般的向著鐵甲連環的方陣傾瀉而去。僅僅看那種氣勢,讓人在瞬間有一種可以將一切撕裂的錯覺。

弩矢如雨,點點的寒芒被陽光反射出來,接著,弩矢就和鐵甲連環來了一次最為親密的接觸,隻見一陣弩矢散射而去,隻聽到叮叮當當如同打鐵一般的聲音,這是銅質的弩矢三棱箭頭和鐵甲撞擊發出的聲音。在陣陣的箭雨中,隻見鐵甲連環之中僅僅有數十騎倒斃在奔馳前進的道路上,而更多的鐵騎已經壓了過來。

即使秦軍弩兵一向的心理素質都是極好,可是當他們看到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弩矢對鐵甲連環造成的傷害極為有限,加上騎兵奔馳的速度此時已經達到最高,弩兵軍陣裏麵有些兵士也禁不住有些恐慌,甚至已經有弩兵不自覺的向後退卻,扶蘇見狀,策馬向前,一下子衝到弩兵軍陣的前方,此時的鐵甲連環距離弩兵方陣已經不足百米。

臨陣不過三發,這是說弩兵在陣前發射弩矢的速度和頻率,在麵對對方衝鋒的時候,最多就發三次箭,而此時麵對的是騎兵,騎兵的高速奔馳可以最快的拉近戰場,秦弩兵能夠發射的次數無疑就少了,而扶蘇的身後,弩兵此時都已經發射了一次,現在,僅僅還有一次機會。但是扶蘇可不認為這一次能對鐵甲連環造成什麼致命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