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龍鱗虎符
望京來使在西北三州之地掀起波瀾的時候,顏書語正同裴鬱寧一起商量著去欒城之事。
欒城,位於昌州與康州交界處,是西北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邊關重鎮。
前朝時欒城曾是西北之地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連結著西北諸多要地,但隨著本朝立國,西北邊界推移、西戎人入侵、連年大旱等,這曾經的繁華之地逐漸凋敝,若非近些年風調雨順,西北民生有所起色,想必這曾經的古城依舊被埋沒在漫天黃沙中。
裴鬱寧在西北努力三年,如今最好的根基正是立在欒城。
他從峪州起勢,幾年來在康州與昌州兩地邊關都極為活躍,雖然名義上還是個千戶,但論功勞論背景,均不一般,可以說麾下現如今聚攏了不少人心,如今他從望京回歸西北,得了延昭帝賜封的從四品威武將軍,雖然官階並不算特別高,但在西北邊軍中已然有一席之地。
之前奪了他功勞的那兩人,如今正在被押解回京的路上,西北軍上層再次變動,他這次回去,日後的路想來並不難走。
離開望京時,延昭帝滿心滿眼的厭惡,巴不得他早日離了他的視線,但他們人走到中途,帝王身邊的隨侍就送來了龍鱗虎符,接旨時裴鬱寧麵無表情,許久都未有動靜。
那宣旨的內侍知道些內幕,不敢催促,隻眼觀鼻鼻觀心,等著人領旨。
龍鱗虎符一出,任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了,他在京中在宮內就是有再大的麵子,現如今在這位威武將軍麵前也不敢擺。
不得不說,延昭帝唱的這齣戲讓裴鬱寧滿心冷笑。
龍鱗虎符,開國太祖賜予裴家的鎮守虎符,輝煌時曾經統領西北軍三十萬,是連帝王都難以轄製的獨立領兵權,不過,隨著帝王更迭,這虎符縱然每一代仍舊會由裴家人掌握,但獨立領兵權已然名存實亡。
對於帝王而言,不受轄製的權力最為可怕,這點,在延昭帝身上體現得極為徹底。
當年延昭帝初登基,就為了這龍鱗虎符和西北兵權同老侯爺不對付,先帝賜予的虎符,十七萬西北邊軍,於那時候急於坐穩皇位的延昭帝而言是莫大的誘惑。
老侯爺是典型的武人脾性,性情直爽,向來不喜陰沉唯諾的延昭帝,兩人之間本就不對付,更何況其中一個後來登基做了這天底下最有權力的皇帝,另一個手握重兵,自然讓帝心難安。
延昭帝當年小手段頻頻,老侯爺並未放在眼裏,後來或許是登基時間久了,延昭帝適應了在皇位與朝堂上的新生活,膽子逐漸大起來,對龍鱗虎符的覬覦也就越發迫切。
二十年前西戎人大舉興兵進犯西北,老侯爺同世子率軍迎戰,本打得旗鼓相當,卻不料中途被西戎人設伏,在徐安縣附近前鋒軍全軍覆沒。
一場本來可能曠日持久的對峙戰因著主帥身隕形勢大變,西北軍縱然擋住了西戎人,卻也被人突破城關防線幾十餘裏,讓三州軍民損失慘重。
當年的西北邊軍與百姓元氣大傷,西戎人即便最後選擇退回草原,也改變不了三州之地被肆虐的事實。
那場大敗過後,朝堂內外無人敢提,延昭帝心滿意足的收回了龍鱗虎符,而裴家最後的兩位良將也徹底殞身西北。
對於裴鬱寧而言,他八歲知道了祖父與父親身隕的真相,延昭帝一手提拔的兩位「心腹」在前鋒軍同西戎人交戰之時,率領原本應該助陣的中軍兵分兩路奇襲西戎人大營,將前鋒軍徹底置身於西戎大軍的埋伏中。
原本這應該是一場出色的引誘反埋伏戰,卻因為中軍兩位將領奉帝王「密旨」的緣故,成了赤裸裸的背叛與出賣之戰。
正因為要下血本引誘西戎人上套的緣故,老侯爺才同世子一起領軍前鋒,結果,卻換來了同袍的背叛與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