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作為眾矢之的,已然大勢傾頹,這最後的命運,早已注定。

比起宮內的緊張,宮外顯然因為五皇子的發瘋也風波連連。

自從被人刺殺斬斷右手斷了登臨大位的希望之後,五皇子就如同他那位父皇一樣,滿京城發瘋。

督察院、五城兵馬司、九門提督、順天府、大理寺、刑部、禦史台等但凡牽涉到一點幹係的機構都被他的人上門找過事,延昭帝縱容這個同他最像的兒子,尤其憐惜他斷了手,即便他有再多不好,在如今被眾人挑釁帝王威嚴的時刻,他為了權勢為了心裏那點兒疼愛,都會縱著他鬧事。

五皇子這一鬧,鬧得就格外大,京裏京外到處都是流言蜚語,不過,他由著自己性子鬧騰時很是爽快,卻不知道,每次被五皇子的人找完茬鬧完事兒,那些官員們背地裏總要撇撇嘴冷笑兩聲。

前些日子神威侯府世子夜裏遭刺殺那件案子,所有人都知道幕後主謀是誰,但礙於延昭帝的偏袒,這件案子隻能當做普通案子來辦,去給五皇子找替罪羊,讓朝上無數大佬為這個蠢鈍任性的皇子的錯誤承擔責任,付出代價。

因著這一件事,他得罪的人已經夠多,再加上前些年他和高家吃相難看,想他們失勢等著踩上一腳的人隻多不少。

如今,西北銀礦案與冒功案並發,就算延昭帝壓著不給裴鬱寧功勞,這吃了大虧受了大委屈的人,在別人眼裏自然是弱勢且值得被同情的一方。

不說暗地裏無數釋放好意的人,就是朝中幾位大佬也接連遣人送了帖子過來,邀請裴鬱寧上門一敘。

但對於此刻處於風暴中心的裴鬱寧而言,他反而冷靜淡定得很,至少,那些帖子,無論是哪家送來的,他都冷淡且有禮的推拒了。

對於他這個決定,顏書語笑著給了誇獎,「你能沉住氣很好,雖然他們此刻釋放了善意,但歸根結底,當初冒領軍功這件事很多人都清楚,但卻沒人去揭這個蓋子,雪中送炭既然沒做,那錦上添花我們也不缺。」

對於她的稱讚,裴鬱寧隻是笑,尤其是最後我們那兩個字,讓他眼睛裏滿是光。

看裴鬱寧笑而不語,顏書語又多說了兩句,「他們這會兒想著把你抬出來和五皇子以及陛下打擂臺,但我們人微言輕,這種事還是不摻和得好,至於那些被拒的帖子,你不用擔心,我會處理好的。」

她手邊一疊寫好的禮單,按照送帖子的人家的等級回禮不一,有些投其所好,有些規規矩矩,有些薄,有些厚,總之,每一份禮單背後都各有道理。

若是送銀子,她還要愁一下,但若是送東西,她手裏資源多得很,不怕找不到合心意的。

於是,伴隨著裴鬱寧拒帖子的消息一同而來的,還有無數聰明人對他的高看一眼,至少這時候沒傻得出來招風頭的就是聰明人,更何況這後麵的事辦得也讓人順心,因此朝堂中不少朝臣對他都報以了一分善意。

望京內權貴圈子與朝堂裏,權臣與勛貴二分天下,這權貴之中,文臣武將又各自自立山頭,裴鬱寧出身神威侯府,是勛貴一流,雖然如今家世敗落,但勛貴就是勛貴,他們天然是同一個陣營。

武將不用說,裴鬱寧在西北的功勞足以得他們青眼,不管平日裏大家如何爭鬥,在迎頭痛擊西戎人這件事上,文臣武將是同一立場,該殺就得殺,還得殺得他們再不敢來犯。

顏書語幫裴鬱寧刷了文臣們的好感之後,望京權貴圈子裏,一時間他風頭無兩,不少人都嘆息失了個好女婿,暗地裏偷偷傳話過來試探著想要聯姻的不計其數。

畢竟,延昭帝在他們看來就是個不堪造就的帝王,這位皇帝的賜婚,怎麼也要打個折扣,縱然有禦賜婚姻在先,但本朝也不是沒有過收回婚旨的先例,在賜婚之事上,本朝向來寬鬆,沒前朝那麼苛刻,反悔或者取消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