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投親友重整旗鼓(2 / 2)

那後生見水到渠成,帶了婧娘進來回稟了三爺三奶奶,旁人倒也罷了,隻有梅姝娘歡喜的什麼似的,如今女婿開了生藥鋪子,家裏漸漸殷實,竟拿出一份體己來,做了婧娘的嫁妝,打發兩口子外頭賃房成親去。

剛進門就懷上了,這回可是站不得櫃台,偏生招弟兒也懷上了,姝娘每日裏燉了湯往女婿家裏送過去,還要幫襯著小兩口兒料理家務,也是忙不開。碧霞奴這幾日正想著不如把引弟兒打扮好了送過去試試,隻是冰姐兒又離不開她。

如今聽見嬈娘開口求差事,心裏也樂意幫襯,那絨線兒鋪後頭又有半間閑房可以住人的,不如就安頓了一家子在那邊兒住下,官哥兒如今大了,不好和父母居住,倒可以送到唐閨臣的學房裏念書,也省了好大一筆挑費。

對嬈娘說明白了,杜嬈娘自是感激不盡,在車上就要行禮,叫碧霞奴攔住了,還是官哥兒機靈,團了手學著大人的模樣兒給碧霞奴道謝,誰知冰姐兒倒學會了,也團了手拜一拜,兩個小人兒對著行禮,倒像個夫妻對拜的模樣兒。

一時到了河房處,下車進門,吩咐家奴院公往大飯莊子裏叫一桌席麵,兩家子都是幹親,沒什麼好回避的,坐在一處隨意吃喝,碧霞奴在席上就說了安排嬈娘兩口子的差事,李四郎知道是媳婦兒開口求了人,瞪了嬈娘一眼。

杜嬈娘如今謀著了差事,朝他得意一笑,桌圍子底下伸了金蓮,狠命在四郎鞋上踩了一腳,李四郎吃痛,待要說她,又不好說的,少不得吃了這暗虧,心裏暗暗的撒狠兒,晚上被窩裏定要找補回來。

留在河房住了幾日,張三郎帶著李四郎往外頭見識見識,大飯莊子大澡堂子裏頭見過,李四郎是高顯城土生土長的哥兒,原先還覺著自己眼皮子已經不算淺了,如今見過元禮府這樣的大鎮店,才知道嬈娘說的也對,人活一世,總要往頭奔一奔,才不枉來來世間走一遭。

三郎帶著結義兄弟把元禮府的排麵兒摸了一遭,末了直接問他看上哪一樣行當,雖說如今嬈娘得了絨線兒鋪的差事,四郎這頭兒還是懸著,一年半載尚可支持,往後隻怕這軟飯吃上了口,大老爺們兒在渾家麵前也立不起來。

四郎原先販果子吃過虧,就在消息閉塞上頭栽了跟頭,果子自然都是好的,偏生這一年高顯城附近的果子也都是大豐收,比外頭躉來的還要便宜許多,所以才折了本錢。

如今見三郎的鏢趟子走得遠,自然開闊眼界,見多識廣,各地又有分號,書信我往來,幾百裏以外的買賣行市都是了如指掌,他原本也不是個粗笨的,心裏就有了主意,想依附著三郎走鏢的當兒做個行腳的客商,帶了本地的土產到遠處去賣,得了銀錢就在當地進貨,把元禮府沒有的新鮮玩意兒再躉來些,到本地又賺一筆銀子。

三郎聽了這個法子也覺得好,跟著鏢師趟子手走路,比耍單蹦兒的行腳客商可就熨帖多了,一日三餐都有人伺候不說,到了晚間恁多人一起投店,自然也出不了什麼岔子。

就說準了相贈百來兩銀子的本錢與四郎,幫襯著他家再整旗鼓,四郎知道這結義兄弟並不是口是心非的人,自己也不扭捏,隻要立下字據,必然算是借貸,到時候連本帶利的還上了,自己才肯點頭。

三郎無法,隻得依了他,從此李四郎有了本錢,就托人打聽最近的一趟鏢趟子往哪裏去,本地缺少什麼,元禮府又有甚樣物美價廉的東西可以帶去。

忙活了幾日,絨線兒鋪那邊交割清楚,嬈娘就要走馬上任,夫妻兩個商議著要搬過去,旁人倒也罷了,隻有兩個小娃娃不依起來。

冰姐兒還在繈褓裏的娃娃,人事不知,每日裏有官哥兒帶著她玩耍,獨養女孩兒本就寂寞,來了一個小人兒伴著,天天房裏都是歡聲笑語的,如今這會子*辣的要走,小女娃是親娘貼肉養大的,哪裏肯受這個委屈?撇了小嘴兒就哇哇大哭起來。

官哥兒是男娃,如今也過了撒嬌撒癡的年月,忍住了不肯哭出來,隻是繃住了一張小臉兒,扒在冰姐兒的搖籃前頭,任憑家大人死拉活拽,就是不肯放手。

兩家大人倒也不惱,隻是瞧著兩個娃娃有趣兒,自來都是男娃愛找男娃一處淘氣,女孩子們又嬌養在一處做伴兒,誰承想這兩個孩子倒是投緣,沒幾日就親親熱熱的好似親兄妹一般,玩兒的丟不開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