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3)

上課老師走了進來,兩個在不同班級的孩子一前一後地站起來:“起立!”

“同學們好。”

“老師好。”

“坐下。”

又一堂課,開始了。

把凳子、桌子一一擺好,係著圍裙的顧溪把大鍋抬到爐火上,然後倒入水。幾個裝滿清水的桶、一個大案板、還有一盆拌好的肉餡,這就是顧溪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擺攤賣飯。冬天,他賣餃子;夏天,他賣手擀麵。就是靠著這樣沒日沒夜、早起晚歸的活計,顧溪養大了孩子、幫著幹爹幹媽蓋起了新房,讓自己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紮下根來。

剛來到這裏的時候,孩子太小,他也沒有能力擺攤子。他就去村子裏買來紅薯,賣烤紅薯。後來又賣烤玉米、烤饅頭。再後來,他提著一盒盒蒸好的餃子挨家挨戶地賣。人們見他帶著兩個孩子可憐,總會關照他的生意。漸漸的,他掙得錢多了,陽陽和樂樂也不用他總背著抱著了,他就擺了個攤子賣飯。一擺十年過去了。

後來縣城搬到了這個地方,他也把攤子擺到了這裏。晚上收了攤,他把攤車放在大哥那邊,然後騎車回家。以前路不好走,冬天一下雪他常摔得一身青紫,後來路修好了,回家也方便了,他也就沒那麼辛苦了。大哥大嫂是很好的人,路沒修好的時候陽陽和樂樂常常住在他們家裏。幹爹和幹媽的身體不好,所以來回跑雖然很辛苦,他仍是堅持每天回家。這十二年,多虧了幹爹和幹媽的幫助,也多虧了他們幫他帶孩子。這份恩情,他一輩子都還不了。

很快和好了麵,顧溪把麵盆扣過來醒麵。包餃子簡單,現在就等人來吃了。把李老師給的飯盒放在泥巴壘成的灶火邊熱著。顧溪坐著歇息,時不時會咳嗽一陣。十二年的辛苦,他的身體自然會出毛病,更別說他生下孩子後要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又是洗又是涮,根本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一到冬天,顧溪就咳嗽,四肢的關節更是一捏就痛。

顧溪很瘦,十二年來,他的雙頰始終是凹下去的,這顯得他的眼睛特別的大。現在是冬天,他身上那件已經穿了六七年的羽絨衣還是徐蔓蔓的爸爸給他的。顧溪站起來的時候,整個人看上去就是直條條的,羽絨衣都無法讓他看起來胖一點。

怨嗎?他的人生本來不應該如此。如果十二年前你問顧溪怨不怨,那他是怨的。怨那兩個人連給他解釋的機會都不願意,怨那兩個人誤會他、冤枉他。可是十二年過去了,顧溪心裏的怨早已變成了淡淡的、偶爾的感慨,對一段逝去的友情的感慨。就是那兩個人的長相,他都已經十分的模糊了,盡管陽陽和樂樂是他們其中一人的孩子。

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顧溪從未想弄清楚過。兩個孩子幾乎是一模一樣,從他們稚嫩的臉上顧溪能看出一人的影子,但他不會透過孩子去想念他們。那兩個人、那個城市都已經離他很遠很遠,對他來說已經是另一個世界了。如今的他生活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兩個孩子養大成人,盡可能地多掙點錢好讓兩個孩子今後沒有後顧之憂地上大學、成家、立業。他還要在縣裏買套房子,真正的紮下根來,以後陽陽和樂樂放假回來就是真正的“回家”了。

遠遠的,學校的下課鈴聲傳來,顧溪收回神,該幹活了。麵也醒好了,顧溪動作很快地切麵、揉麵、擀麵皮、包餃子。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大人們下班、孩子們放學。有人走到顧溪的攤子旁,喊了聲:“小河。”

顧溪回頭,笑著應道:“二嫂。”見對方手裏拿著一個空飯盒,他了然地問:“還是四份餃子吧。”

“一份就行了,今天中午就我一人吃飯,你二哥他們中午都有事,不回來吃飯。”

“好。”

顧溪很快包好一份餃子下鍋,然後繼續包餃子。郭月娥,徐奶奶的二兒子媳婦站在那裏等著餃子好,雙眼在顧溪的臉上瞟來瞟去。

“爸。”

正要說什麼的郭月娥把話咽了回去,轉身,就見兩個孩子從同學的自行車後頭跳了下來,朝這邊跑來。郭月娥很是和藹地打招呼:“陽陽、樂樂,下課啦。”

“二娘。”

禮貌但並不太熱絡地喊了聲,兩個孩子捲起袖子走到父親身邊,陽陽見鍋裏煮著餃子,他熟練地從桶裏舀起一瓢涼水,在水漲的鍋裏加了點冷水。

不過一會兒的功夫顧溪就已經包好幾十個餃子了,他沒回頭看兒子,直接說:“李老師給你們做了紅燒肉,在火上熱著,你們先吃飯。”

“好。”

兩個孩子的動作也很快,陽陽看著鍋裏的餃子,樂樂從他來時提著的布袋子裏拿出父子三人的飯盒。飯盒一直放在暖氣上,還熱著呢。把父親的飯盒放在火邊熱著,樂樂打開自己的飯盒先吃飯。陽陽把裝著紅燒肉的飯盒打開,給樂樂夾了幾塊。父子三人的中飯都是從家裏帶來的,以前三人都是顧溪賣什麼他們就吃什麼,徐奶奶怕他們三人的營養不夠,尤其是兩個孩子,她每天晚上就把第二天三人的中飯做好,讓他們第二天帶過去吃。顧溪原本是不同意的,但拗不過幹爹和幹媽,又考慮到孩子確實需要營養均衡,他就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