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了那個災民,大隊人馬便往臨海縣城而來。守城的兵丁一看朝廷的大軍來了,馬上放下了吊橋。
“咦!商洛,真是你呀!”同學相見,不由悲喜交加。
“下官見過大人!”商洛見了小雲趕緊上前施禮。
“都是同窗,如此多事之秋,不必拘禮!”小雲趕緊上前攙扶起商洛。因軍情緊急,兩人便聊起當前的形勢。商洛告訴小雲:地處東南沿海的台州是倭寇的泛濫之地。台州當時所築的就有海門衛、鬆門衛、前所、桃渚、健跳、新河、隘頑、楚門八座衛所城和越溪、長亭、曼嶴、竇嶴、鐵場五座巡檢司城。諸城築成後,在以後的抗倭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倭攻寧海,指揮陶鐸擊敗之。永樂十五年(1417),倭攻寧波,寧波衛指揮萬文追殲於臨海桃渚。永樂二十年(1422),倭攻桃渚,指揮徐忠大敗來犯之敵。其間惟永樂十五、十六(1417、1418)兩年,鬆門城倒塌,先後為倭所破。不過,從總體上說,完善的城防設施為沿海人民帶來相對安全的局麵。宣德以後,朝政日趨腐敗,邊防廢弛,倭寇複強。這種局麵的出現也有著深刻的內部因素,社會根源複雜。沿海倭患在元代後期就已開始了,就外部而言,由於日本出現國內戰爭,大批浪人、武士流竄至中國沿海,不斷進行軍事騷擾,茶毒百姓。內部原因與當時的局勢有關,新建立的明王朝為打擊元未地方割據勢力的殘餘,全麵實施海禁,造成市舶中斷,大批商人無法開展海外經商,因北對朝廷不斷產生不滿緒乃至違禁出海。每遇倭寇,他們不但不協助政府,反而為倭寇通風報信,有的乃至直接與倭亂。另一方麵。原先的地方割據勢力殘部和一些地痞浪氓相繼成了海盜,相互勾結。
末了商洛又道:“倭寇不僅凶殘,而且狡滑,他們慣於單兵作戰和水戰,二位大人須提防才是!”
“這個商兄盡管放心,我們戚大人已經研究出一種鴛鴦陣法專門對付倭寇。”小雲說。
拜別商洛,大隊人馬繼續往桃渚前進。不日便抵達桃渚城下,此時,倭寇已圍攻桃渚七天七夜。許是桃渚城三麵環山,一麵臨海,地勢險峻的緣故,倭寇傾巢而動,意欲雀占鳩巢,隻是逢上了意誌決絕的守城軍民,倭寇的一紙黃粱美夢便化作了泡影。
隨著一聲炮響,地動山搖,紅衣大炮吐出憤怒的火舌,一時煙塵彌漫,戰鼓隆隆,旌旗飄飄。城內的守軍見朝廷大批人馬趕到,一時鬥誌高昂,城牆上亂石俱下,鳥銃齊發,倭寇猝不及防,以為神兵天降,一時潰不成軍,狼狽逃竄。戚繼明親自擂鼓,士兵們奮不顧身,死命追擊。小雲一馬當先殺入敵陣,手裏的軟鞭疾如閃電,隨著一陣稀裏嘩啦的鬼哭狼嚎之聲,倭寇身首異處,死傷遍野。那些倭寇有的赤著腳,有的披頭散發,被明軍趕至山窪田壟之處,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雖然潰敗,倭寇的抵抗卻不曾中止,放是長期受了日本國內“武士道”精神熏陶的緣故,這幫家夥一個個固頑不瞑,喪心病狂,和明兵膠著在一起,我方損失加大,戚繼明急忙命令士兵展開“鴛鴦陣法”。
所謂“鴛鴦陣法”,就是以十一人為一隊,居首一人為隊長,旁二人夾長盾,又次二從持狼筅,複次四從夾長矛、長槍,再次二人夾短兵。陣法可隨機應變,變縱隊為橫隊即稱兩儀陣,兩儀陣又可變為三才陣。機動靈活,打擊力強。陣法一展開,便將敵人打得暈頭轉向。
小雲正策馬疾行著,猛聽到背後一陣呼呼風聲,一個在麵目猙獰,身穿黑色和服的日本浪人拿著一把明晃晃的馬刀徑直劈來,那刀力道之淩厲令小雲不禁一驚。小雲急忙縱身閃過,那刀鋒竟生生劈在馬背上,棗紅馬一聲長嘯,鮮血噴湧而出,倒地死去。小雲大怒,執了軟鞭,一招“天女散花”軟鞭化作無數道鞭影向倭寇飛去,隻聽“哎喲”一聲,那倭寇竟被砸斷了一條左臂。奇怪的是,那賊人竟不哀號,一伸右手,撒出一竄飛鏢,將小雲逼退幾步,轉眼便遁沒的不見蹤跡。小雲一看,那鏢上竟搽拭過劇毒,幸虧自己躲閃及時,不然後果可不堪設想。小雲有些詫異,這賊人莫非是傳說中的日本忍者。
這時間,天已經黑下來了,倭寇往章安潰逃,點火向隔江的柵浦之敵求救。小雲與戚繼明遂定下計策,來個欲擒故縱,將計就計,撥了二千人馬,在椒江北岸設伏。這邊故意放緩了追擊,敵人信以為真,待增援的倭寇上岸,一時伏兵四起,短兵相接,喊殺聲震天,直殺得敵人血肉橫飛,屍橫遍野。餘下的敵人往北逃去,也被消滅在黃礁山下,隻有少數幾個敵人逃入海中。
此役殲敵萬餘,大長了我軍的士氣。為今後肅平倭患開辟了道路。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