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入宿,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書院的差役都顯得彬彬有禮,似乎受了這書香之氣的溫潤。今年是縣學擴招的第一年,書院人流如潮,有前來報到的儒生,亦有送學的家長。
當時書院執行的是精英教育,成績優異的便稱“廩膳生員”,可以支領公奉,在名額外增加錄取者,稱為“增廣生員”,不得支領公費。在增廣生員外再增加錄取者,則稱為“附學生員”。生員入學後,可以參加由學台主持的歲、科兩試。歲試的目的是對生員測驗課藝,其成績分為六等。“歲試”成績優異而列於一、二等者,不隻可應科試,而且還有獎賞,同時又可以視各類生員缺額,依次遞補為廩膳生員或增廣生員。至於成績低劣而名列四等以下者,則會受到撻責或降格的處分。在“科試”中考在一、二等者,稱為“科舉生員”,可以錄送鄉試,稱之為“出貢”;也可以遞補廩生或增廣生員,如同歲試;考在三等者則不得應鄉試;三等以下者有罰。
這些措施,怎麼與現今的高中教育如出一轍,小雲有點吃驚,看來我們的古人還是十分聰穎的。記憶中,高中時成績好的學生便被錄取在英才班,老師視作寶貝,分高級宿舍,有冷暖空調,學生開小灶,食宿全免。成績中間或差一點的便被分在實驗班或切割班,之下還有普通班。看來古今通類,優秀的學生永遠是不朽的法門,是書院或學校的定向鏢,是他們追求升學率的王牌。
小雲是生員的頭名,自然分在書院的高級宿舍,他住在依山而建的一座幽雅的小樓裏。小樓隻有兩層,這裏是書院高級教工區。進了房間,卻有兩個獨立的單間鋪位,古色古香的紅木床,粉錦色的帷幔,軟軟的香裘。大廳牆壁上還張貼著南唐李後主的一首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書院考慮的還挺周到,小雲一屁股坐在床上,真愜意呀!想不到如今竟來到這麼一個讓人迷離的地方,小雲謂歎不已。
正思忖著,想不到一個胡須斑白的老頭一掀門簾走了進來,“咦,你不是那個考第二十名的老童生嗎?怎麼到這裏來了?”小雲有些驚詫。那老秀才今天收拾得倒也幹淨,深灰色的長衫,藍色的四方頭巾。“小相公莫急,小老兒是送少東家來的。”正說著,一個俊美秀氣的少年走了進來,錦衣玉帶,顯得風度翩翩,小去看著不禁有些呆了。
“我們少東家名列第二!”老秀才道。“那你住哪兒?”小雲問。“我在家佃了幾畝田地,還些須耕種,要考功名,大可在家溫習直接參加鄉試便好了。”“你真的不來嗎?”小雲有些惋惜。
“小老兒比不得你們,少年有為,血氣方剛,正是讀書做事業的好機會!”老秀才道,臨了又囑咐說“小相公,你和少東家都是初來乍到,尚未經曆獨自生活,今後還須相互幫襯才是!”
“張伯,回去告訴我爹,說我一切安好,叫他們莫要惦掛”“知道了,少東家,”老秀才說完便告辭走了。
接著,小雲與那美少年互通了姓名,方知道這美少年叫周萍,本縣小閣莊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