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青春初識(2 / 2)

門開了,年僅十四歲的林徽因走進房來。父親看到的是一個亭亭玉立卻仍帶稚氣的小姑娘,梳兩條小辮,雙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頰有笑靨;淺色半袖短衫罩在長僅及膝下的黑色綢裙上;她翩然轉身告辭時,飄逸如一個小仙子,給父親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我想梁思成應該是對林徽因一見鍾情的,那時候梁思成已經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在他的身邊也許不缺美麗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這樣清新動人的江南女孩,應當是絕無僅有了。初見時,他隻覺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飄逸絕塵。而林徽因初見梁思成這位俊朗文雅的少年又有怎樣的感觸?

相信每個男孩心中都幻想過這樣一個清純女孩,渴望肩並肩行走的喜悅,渴望十指相扣的溫暖。而每個女孩心中亦構思過這樣一幅美好的圖景,和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著背談論青春夢想。這個過程很短暫,但是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感覺令人懷想一生。

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林徽因初見梁思成一定沒有怦然心動之感。或許有的隻是一個少女見一個少年的喜悅心情,有些許靦腆,些許快樂。而梁思成這一見,就再也沒能忘記林徽因,隻是他們之間注定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曆程才能並肩走在一起。原本是兩個一同行走的人,其間一個人在路途上探看了別的風景,而另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待。

想起了三毛與荷西的那場戀愛,這位比三毛小了六歲的大男孩對她許下永恒的愛情。那時的三毛唯有感動,卻不願相信。六年後,他們再度重逢,荷西一如既往的真心將三毛打動。他們攜手走進了撒哈拉沙漠,開始了風雨相伴的人生。他們用了六年的時間來辜負,又用了七年的時間相偎依,再用一生的時間來離別。

林徽因是那個采擷風景的人,梁思成則一直立於原地相守,待林徽因停下腳步,偶然回眸,發覺那個人還在,一直在。也許是累了,也許是感動了,總之,有一種遺憾,叫錯過;有一種緣分,叫重來。林徽因既無悔於過往的癡情,梁思成亦沒有追究曾經的失去。沒有誰的過去是一紙空白,再乏味的人生都會不斷地有故事填滿。愛過的人,不能當做沒愛過;擁有過的歲月,永遠是屬於自己。

都說女孩要真正愛過才會長大,就像破繭而出的蝶,有一種蛻變的美麗。林徽因第一次心動,是在英國的倫敦,在美麗的康橋,為了那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徐誌摩。之前所有的邂逅都隻是一種簡單的存在,對於她,沒有意義。因為我們都相信,這樣一位純粹靜好的女子,在最美的年華裏擁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是源於對清澈靈魂的認可。

十四歲的林徽因不會知道,梁思成會是她攜手一生的伴侶。盡管梁啟超有意與林家聯姻,但他仍主張自由婚戀,相信感覺才是最重要的。再後來,林徽因去了英國,她以絕代容顏和才情令許多中國留學生生出愛慕之心,追求之意。她獨戀上徐誌摩,隻是他們的愛情像一場煙花,璀璨過後隻留一地殘雪。之後,林徽因再沒有絲毫旁騖之心,隻鍾情於梁思成了。

那時,同在美國留學的顧毓琇說:"思成能贏得她的芳心,連我們這些同學都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過江之鯽,競爭可謂激烈異常。"可見當時的林徽因是怎樣的風華絕代,她的純淨美好,仿佛是為了應和一場青春的盛宴。這個叫林徽因的女子,將最美的風華釀成一壇芬芳的酒釀,讓人聞香即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