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章 贖罪券戰爭(1 / 3)

嘭的一聲大響,然後傳來瓷器被砸碎的稀裏嘩啦聲,維也納霍夫堡瑞士宮內,傳來本尼迪克特憤恨萬分含血噴天的嚎叫:

“無恥的布雷默,上帝降罰的楚風,他們會下地獄的,他們會被燒成灰!我要把異端弄到火刑架上,烤三天三夜才讓他們斷氣!”

腓力四世看了看氣急敗壞的本尼迪克特,又看了看他腳下扯得粉碎的羊皮紙卷,忍不住嘲弄的一笑。

和快要氣炸的教皇相比,法王在憂愁之中又略帶點幸災樂禍,他知道那張撕碎的羊皮紙上寫著什麼,“衝元神化歸元顯佑扶正耶教仁慈救世羅馬大法師”,這是大漢皇帝楚風給新任教皇布雷默,也即是西爾維斯特四世的封號。

剛才當翻譯者把這個封號的內容和含義讀出來之後,本尼迪克特就忍不住暴跳如雷,法王腓力雖然也犯愁如何對付咄咄逼人的大漢帝國,但見了教皇落得如此窘迫,卻也忍不住幸災樂禍了一把。

本尼迪克特兀自狂噴著唾沫星子:“教皇不僅是羅馬教區主教、羅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是梵蒂岡的君主,還是宗徒彼得的繼位人、基督在世的代表,怎麼可以由一個凡人、一個東方的異教徒冊封?這簡直就是對整個基督世界的侮辱,對我們信仰的踐踏!”

法王腓力聽了這話,卻在心頭犯嘀咕:好像若幹年前基督教還被羅馬多神教壓迫時,君士坦丁大帝的冊封和米蘭敕令,你們都是如獲至寶吧?

幾個從羅馬逃出來的樞機主教,哭喪著臉站在台階下,望著本尼迪克特可憐巴巴的道:“仁慈的聖父,您可得替我們做主啊!布雷默那個混蛋仗著大漢皇帝的幫助,在羅馬隻手遮天,竟然、竟然召開宗教會議,把、把我們的教籍革除啦!”

什麼?本尼迪克特睜大了眼睛,恨鐵不成鋼的道:“你們、你們可是樞機主教啊……天呐,他不會連我都……”

幾位親近奧爾西尼家族的樞機主教,相互之間看了看,最終還是可憐巴巴的點了點頭。

本尼迪克特氣滿胸膛,差點兒一頭栽倒:昨天還是教皇,今天連教籍都被革除了,布雷默,你狠!

神聖同盟主力留守維也納而不守羅馬,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十字軍的數量倒也不缺,出擊巴爾幹的時候是各國國王到維也納參加會議時隨身帶領的軍隊,雖然在設內耳城堡之下遭遇了慘重的失敗,又有各國主力部隊趕來參戰,本尼迪克特下達“最後敕令”,也動員了更多的貴族領主,率領軍隊從各自的城堡,源源不斷的趕往維也納。

英、法、阿拉貢、哈布斯堡、波希米亞等國家,也盡量抽調各自的軍隊,僅在國內留下最低限度維持政權的兵力。

時至今日,維也納城內外如果連征召的農兵都算上,軍隊總數倒也有二十萬之多。

可必須注意的是,這並不是一支指揮統一、堅強有力的軍隊,而是由大大小小上百股勢力聯合而成的,戰略利益分歧很大。

譬如本尼迪克特當然想把全部軍隊弄去守羅馬,畢竟那裏是基督世界的信仰之都嘛!

可法王腓力就不幹了,神聖同盟軍隊開去了亞平寧半島,漢軍登陸馬賽或者裏昂怎麼辦?難不成亞平寧半島上的神聖同盟軍又巴巴的翻越阿爾卑斯山,不遠千裏的往法國趕?隻怕還沒回到邊境,連巴黎都已經被漢軍攻破了吧!

當然,軍隊如果選擇駐紮在普羅旺斯,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又要堅決不同意了……

然而把軍隊分散駐紮到各自國內,更是取死之道,漢軍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各個擊破。

所以最後妥協的結果是,集中全部兵力留在歐洲腹心的維也納,待西西裏漢軍登陸,明確了攻擊方向,再展開相應的行動。

所謂後發製人吧,隻不過神聖同盟是在失去製海權、失去主動權的情況下被迫采取後發策略,能否製人那就隻有上帝曉得了……

放棄羅馬,本尼迪克特也有考慮,一來基督世界的信仰之都被異教徒攻占,可以激起所有基督徒的憤怒,用仇恨鼓動十字軍的士氣,增加神聖同盟的實力,另一方麵,也可以清理羅馬城那些盤根錯節的古老勢力,給腐朽的樞機會議換換血。

所以隻有忠於他的樞機主教逃了出來,至於留下的本尼迪克特並不太擔心:他們不與大漢合作多半會被楚風殺死,正好清理了教廷,為他的親信騰出位置;如果他們選擇與大漢合作,那麼背叛基督耶穌、成為叛徒猶大的罪名就可以安上了。

誰也沒想到,大漢皇帝竟然拋出了早已淡出教廷權力核心的布雷默,而布雷默竟然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先革除離開羅馬城的樞機主教的教籍,再以宗教會議變更教皇

——這、這簡直就不是政治手段,而是以大漢軍事力量為後盾的霸王硬上弓!

事已至此,本尼迪克特低估了大漢皇帝楚風的手段,低估了大漢依靠硬實力推行自身意誌的堅定決心,也就隻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