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章 設內耳大戰(3 / 3)

隻聽到當的一聲悶響,劇烈的金屬碰撞聲中,那漢兵差點兒被震下了馬背,若不是雙腿在馬蹬上借力,一隻手又抓住了馬鞍,他鐵定受傷墜馬了。

法蘭西騎士不敢置信的看著這一幕,鋒利的騎槍竟然無法刺穿對方的鎧甲,這是怎麼回事?

準確的說,沉重兵器的大力砸擊是會令板甲彎曲變形的,即便沒有破甲也使盔甲的主人內髒震動受傷,剛才那一擊固然沒有擊破號稱“除攻城武器(床弩、回回炮等)以外無視一切冷兵器破壞”的漢軍板甲,也把它的正麵刺得微微凹陷,漢軍騎兵也因腑髒震動而暫時失去了戰鬥力,胸口劇痛、眼冒金星,連馬刀都舉不起來了。

但和漢軍馬刀斬擊,法軍盔甲應手而碎相比,效果的差距也實在太大了點。

這名法蘭西重騎兵沒有機會做第二擊了,因為另一個漢軍騎兵從斜刺裏衝出來,一刀斬斷了他的脖子……

法蘭西重騎兵受挫,腓力四世的臉色碧油油的一片,魯道夫的氣色,也好不到哪兒去。

正如他戰前做出的承諾,哈布斯堡旗下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擔任了正麵主攻任務,引導匈牙利、阿拉貢等國軍隊向聯軍本陣衝擊。

不同於方才出戰的英法兩國的特色兵種,神聖羅馬帝國出動的軍隊是比較常見的多兵種混合,前導是和法蘭西重騎兵不分伯仲的騎兵部隊,德意誌雙手劍士作為中堅,十字弓兵則是壓陣的。

和最開始的預料一致,正麵迎戰所承受的火力最為猛烈。

漢軍的各種口徑的火炮,以霰彈、開花彈做著猛烈的覆蓋射擊,步槍齊射打出瓢潑般的彈雨,衝到稍近處則是迎頭砸落的手榴彈,另有少量裝備的連珠槍發出了騰騰騰騰的吼叫,長長的火鞭就像地獄惡魔甩動著攜帶深淵魔火的長鞭,焚燒著進攻者的靈魂。

遠、中、近各種射程的武器交織成密集的火網,要突破這道火網,隻有用大量的生命向撒旦獻祭。

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重騎兵,比法蘭西還要稍差一點兒,擺在最前麵的他們,在火網之中損失慘重,基本上失去了戰鬥力。

能夠衝到肉搏距離的,主要是跟隨著騎兵的德意誌雙手劍士。

如果說長弓手和重騎兵分別是英法兩國在戰場上的代言人,那麼雙手劍士就是德意誌的驕傲。

德國雙手劍劍柄極長,四英尺半的劍身上,刀刃的部分還不到三英尺半。雙手劍一般長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厘米,重量在三公斤左右。

德國雙手劍是步兵專用的、非常有殺傷力的武器,雙手劍雖然很巨大,但其實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笨重,一把雙手劍在一個瑞士或德國步兵的手裏,它就是最有效的殺人工具。而且,使雙手劍需要專門的技巧,劍手得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掌握,劈砍有力、橫衝直撞,適合用於衝鋒陷陣。

手握巨劍的德意誌劍士們衝向了漢軍第一道步兵陣列,每一位劍士都相信自己辛苦練習的武藝即將奪取異教徒的性命,為基督上帝增添榮光。

很長時間裏,雙手劍士是歐洲所有步兵的噩夢,他們嗜血瘋狂、堅忍不拔,作戰頑強而勇猛,像旋風一樣衝進敵陣,巨大的雙手劍左右撩開刺來的長矛,然後劈開敵人的身體。

而漢軍在雙手劍士眼中,正是最美味可口的對手:輕步兵。

無論怎麼看,漢軍的裝甲都不算多,和保護全身的重步兵,和手持巨型盾牌的重盾兵相比防禦力一定很低吧,這樣對手正是巨劍一刀兩斷的對象呀!

無視於漢軍的刺刀,這種小而細,像根餐刀的玩意兒德意誌武士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裏,哼哼,要是瑞士人的長戟可能還閃避一下,這種撓癢癢的玩具,在刺進人體之前,爺的雙手巨劍就把他的脖子斬斷啦!

一名雙手劍士吼叫著,巨劍舉起從空中斬擊而下!

卻見正麵的那名漢軍士兵往後一退,這勢如破竹的一劍就落空了。

雙手劍士冷笑一聲,巨劍比戰刀的優勢就在它雙麵開刃,一劍落空之後不需要翻腕就能再次斬擊,譬如現在他腰力一擰,手腕一抖,巨劍又自下而上的撩起來!

連環斬擊一劍比一劍更快更狠,多少敵手在雙手劍士的這一招下命喪黃泉,以致於傳言說:“不要試圖和德意誌雙手劍士格鬥,你要麼用最快的速度逃走,要麼一開始就別讓他衝近!”

雙手劍士獰笑著,德意誌人的鷹鉤鼻子和刻薄的嘴唇都寫滿了獰惡,仿佛已經看見漢軍士兵被這自下而上的一劍開膛剖腹。

可惜他的笑容很快就凝固了,因為左右各有一柄刺刀從側麵捅穿了他的胸膛,刺破了他的心髒!

剛才還始終後退無法反擊的那名漢軍,從正麵把刺刀遞進了他的喉嚨,輕鬆的刺入,輕鬆的拔出。

雙手劍士雖然厲害,武器和鎧甲都不具備優勢,而漢軍刺刀格鬥又跨越了憑借個人武勇進行戰鬥的階段,長期以班、伍為單位演練分進合擊之術,白刃戰時便如一座座小陣,將敵人困於陣中,從容消滅。

何況雙手劍士們一開始就錯誤判斷了漢軍的防禦力,他們本以為漢軍步兵屬於輕步兵,孰料漢軍裝備的板甲堅固無比,雙手劍的劈砍也無法破防;

而德意誌人眼中短小、毫無殺傷力的刺刀,卻是極好的共析鋼製造,經過精心打磨之後鋒利無匹,輕易刺穿了劍士的薄皮甲,並且這種武器的傷害和它的小巧外觀成反比,開著血槽的軍用刺刀一旦命中軀幹,就代表死亡的降臨。

雙手劍士雖然厲害,卻最害怕重騎兵,見皇家近衛騎兵在肅清威爾士長弓手之後回援本陣,頓時就慌亂起來。

西歐實行封建製度,騎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規軍,其餘各兵種,無論法蘭西十字弓手還是威爾士長弓兵,瑞士長戟兵抑或普通輕步兵,都是“非正規軍”,或者是拿錢吃飯的雇傭軍人,或者是因封建從屬關係而被領主征召。

相對於有封地,打仗必須賣命的騎士,包括長弓兵在內的所有步兵都是以保命為第一要務,雇傭兵活下去才可能拿到明年的軍餉,征召兵本來就是被強征來的,對領主大人更是敷衍了事。

教廷下達了十字軍東征的敕令,極大的鼓舞了士兵的鬥誌,但不可能改變基本的軍事製度,更無法使步兵像騎士那樣賣命。

德意誌雙手劍士說到底還是屬於雇傭兵,他們的意誌再高也有極限,這種情況下,動搖自然無可避免。

一直忍到現在的陳吊眼,終於下達了決定戰役勝負的命令:“第一軍第二師,以及拜占庭第三軍團,立刻出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