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章 設內耳大戰(2 / 3)

每一名騎士都要從小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成長起來,兒童時期便進行基本訓練,青少年時作為侍從跟隨真正的騎士學習戰鬥技巧,然後是有裝備、執行戰鬥任務的見習騎士,見習騎士或因作戰勇敢而立功、或者因完成任務而成為正式騎士,由貴族領主冊封,並贈與封地,這才是真正的騎士。

而任何一位正式騎士,都可以作為一支小型軍隊的指揮官!

也即是說,每一名騎士都經過了十年以上的軍事訓練,十年以上的戰鬥實習,全部由騎士組成的法蘭西重騎兵,可謂雄師勁旅。他們衝鋒一往無前,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無所顧忌,驕橫與勇猛都冠絕一時。

正是因為手握法蘭西重騎兵這樣的強悍軍隊,腓力四世才對教廷無所顧忌,試圖向法蘭西境內的教會財產征稅,他才有底氣拿聖殿騎士團開刀,準備奪取後者的財產,他才有資本與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平起平坐,儼然歐陸諸巨頭之一。

然而這樣強大的軍隊,遇到了漢軍也就算踢到鐵板了。

如果是皇家近衛騎兵團的硬碰硬,無論輸贏,雙方的相差並不會太大,可惜在兩翼遮護的是漢軍的火槍騎兵!

法蘭西重騎兵排著整齊的隊形,勢如山崩的壓向漢軍,連人帶馬都穿著甲胄,長長的騎槍和沉重的戰斧具有極強的格鬥能力,衝刺時速度雖然不快,勢頭卻是一往無前,就算重步兵組成的、專門對付騎兵衝擊的長矛陣,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在這種衝鋒前崩潰。

馬兒邁著小碎步,騎兵們排著極其整齊的隊形,每橫排一百人,兩橫排之間相隔二十米,發起了波次衝擊。

如果是歐洲各國的軍隊,此時多半會選擇騎兵對衝,像兩頭野牛爭奪配偶那樣硬碰硬的較量一番。

但漢軍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做,拿著火槍的騎兵們撒開極其散亂的隊形,看上去雜亂無章到了極點。

“哈哈,東方的野蠻人連基本的紀律都沒有!”法蘭西重騎兵們大喜過望,覺得勝利就在眼前。

可很快他們就吃到了苦頭,漢軍騎兵拉開距離並不是缺乏紀律,而是要使用馬槍了。

勒住戰馬,漢軍騎兵摘下肩頭的騎槍——實際上就是槍管較短、不帶刺刀裝置的步槍,把敵人放到兩百米距離上,就來了乒乒砰砰的一陣射擊。

騎槍的威力比步槍略小,但槍口動能仍然超過七百焦耳,而法蘭西重騎兵身穿的並非凱芙拉防彈裝甲,可憐的鱗甲和鎖子甲別說雙層,就算再穿多幾件,在超音速飛行同時高速螺旋的彈頭打擊之下,也就瞬間崩碎的命。

子彈輕易奪走了重騎兵的生命,被命中的犧牲者臨死前還有時間看一看自己胸口,外麵看隻有一個小小的血洞,內裏的槍彈創傷卻已將肌肉、內髒和血管攪碎,生命流逝的速度比被長劍刺穿還要快得多。

曆經十年訓練、十年實戰考驗的精英騎士,就這樣被一粒小小的子彈奪去了生命,訓練一名騎士也許要花費幾百上千的銀幣,而這枚產於大漢帝國兵工廠某條流水線的子彈,價值僅僅大漢帝國的兩個銅幣,或者說,兩厘銀子。

法蘭西重騎兵們目眥欲裂,甚至顧不得保持陣型而打馬加速,孰料漢軍騎兵輕輕巧巧的往一側退去,繼續保持距離,然後用騎槍像老師點名一樣把他們打下馬來。

法蘭西重騎兵身穿重甲,連馬都在正麵穿著馬鎧,速度自然快不起來,漢軍騎兵卻隻有軀幹部分的板甲,輕巧得多,他們一邊射擊一邊往後跑,敵人怎麼追都追不上。

如果不是漢軍數量少得多,僅有步兵師配屬的一個騎兵營的話,這群法蘭西重騎兵早就消耗殆盡了。

但這也活該法蘭西重騎兵倒黴,譬如蒙古騎兵、拜占庭近衛騎兵或者阿拉伯遊牧騎兵,都裝備著弓箭,至少可以和漢軍對射一下(雖然效果必定不佳),可法蘭西重騎兵為了追求強悍的衝擊力和防護力,完全放棄了弓箭,那就隻好徹底被動挨打,連一點兒還手之力都沒有了。

可憐的高盧雄雞們甚至發現,漢軍騎兵一邊開槍一邊笑,簡直比打靶還要輕鬆愉快!

瘋了,全瘋了,他們顧不得漢軍正麵多重火力封鎖和刺刀陣的威脅,調轉馬頭朝漢軍本陣衝去,至少還有機會撞翻一名步兵,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窩囊到死。

而高盧雄雞們掉轉方向之後,漢軍騎兵卻改變了戰術,主動追了上去。

正麵的步兵也在承受著壓力,騎兵們不願意把自己的作戰任務轉嫁給兄弟部隊。

重騎兵轉向是很不容易的,高盧雄雞們發現漢軍騎兵又衝了上來,趕緊調整隊形,可輕騎兵總是在機動力上占據優勢的,還沒等他們調整好,漢軍就一擁而上,呼嘯著穿過了他們的隊形。

錚錚的使人本能感到恐懼的金屬切割聲,鎖子甲和鱗甲被戰刀切開,高速奔行的漢軍騎兵隻消輕輕揮動戰刀,憑借馬力就能將敵人揮為兩段。

的確鎖子甲、鱗甲對劈砍的防禦比較好,可那也得看是什麼武器做出的劈砍,十字軍東征早已證明阿拉伯的大馬士革彎刀就能切開歐洲騎士的盔甲,而漢軍使用的戰刀,在鋒利程度上或許不及能吹毛斷發的大馬士革彎刀,卻因共析鋼調製處理的緣故具有更好的強度,以及符合力學原理的質心位置帶來的更好破甲能力。

就算和大馬士革彎刀對砍,斷掉的也一定不是漢軍戰刀!

這樣的武器遠超同時代歐洲的冶煉水平,斬開鎖子甲和鱗甲完全不在話下!

許多騎兵被砍中,鮮血狂噴著墜落馬下,更有不幸者脖子被斬斷,頸中鮮血泉湧,把人頭衝飛空中!

法蘭西重騎兵使用的是極長的騎槍,平端著衝鋒具有非常可怕的衝擊力,但一對一的格鬥並不適合,所以他們總是要排成整齊的隊列邁著小碎步前進,這樣如牆而進便能以整體的力量摧垮對方。

但隊形散亂並且被敵方衝進來,重騎兵的末日就來臨了。

笨重的騎槍揮舞起來,遠不如漢軍的戰刀來得方便,且歐洲騎槍與中國的紅櫻槍不同,追求衝擊力使它粗笨而沉重,平端著衝刺自然威風凜凜,揮舞格鬥卻極其笨拙。

一名法蘭西騎士用騎槍紮向衝來的漢軍騎兵,漢軍騎兵隻輕鬆的把腰一擰,身子側開,就躲過了這一刺,要收回笨重的騎槍卻是來不及了,法國騎士無奈之下握著槍杆橫掃,待砰的一聲掃到那漢軍身上,雪亮的戰刀已將他從肩膀到小腹,整個人幾乎切成了兩爿。

那漢軍騎兵隻是身體微微一晃,雙腿夾住馬鞍定了定身形,便又衝下了下一個獵物。

有名幸運的法蘭西騎士,在已經死去的兩名夥伴幫助下,終於抓住機會把騎槍狠狠紮進了一個漢兵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