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章 仇恨之火(2 / 2)

麥吉德本來想說贈送的,可關鍵時刻這家夥還是有點兒急智,發現宗教學生們欣喜若狂的眼神登時就尋思“哇呀,這話可不能說,這麼多學生要是都贈送起來,我傾家蕩產還不夠哩!”於是趕緊的把贈送改成了賒欠。

伊瑪目大人態度轉和,若是別人早就暗自慶幸了,偏生塔瓦赫裏是個膽大包天的貨,還要趁機和他調皮,故意為難道:“不過,學生的父親癱在床上三年了,妹妹也還沒有嫁妝,嗯,穆聖說穆斯林應該像親兄弟一樣互相幫助……”

麥吉德倒吸一口涼氣,心說臭小子你還訛上本伊瑪目大人了?趕緊打斷塔瓦赫裏:“哼,你以為卡菲勒真的會用考試招募官員?這是騙你的!想想看吧,沒有任何出身,哪怕你是個窮鬼甚至奴隸,隻要考試過關就能做官,反而爬到巴依老爺和武士大人的頭上去,天底下有這樣的事情?”

塔瓦赫裏沉默了,宗教學生們全都沉默了,阿拉伯人都是按照財產多少、出身高低、有無戰功來選定官員,而且從來都是哈裏發指定蘇丹、蘇丹指定謝赫和埃米爾,考試?或許貴族老爺挑選算帳的奴隸會考一考……他們根本不能理解科舉這種選官製度。

後世人給科舉打上了“束縛思想”、“僵化”、“落後”等等標簽,豈不知現代國家政治製度的三大基石:文官政治、考試選官和民主選舉,除了最後一項來自古希臘,前兩項都是炎黃子孫對人類政治文明的傑出貢獻。

當歐洲還在中世紀封建製度之下,從國王、公爵一直到騎士層層分封,保加利亞貴族會從一數到數字七就沾沾自喜;當阿拉伯帝國哈裏發大搞*****神棍和狂信徒充當國家大臣的時候,中華的科舉考試無疑是最先進的選任製度。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英雄不論出身,隻要學識高能力強就能通過這一體係向上流動,相對同時代的歐洲和阿拉伯世界,無疑這是一個富有活力的先進製度。

隻是後來的明清,尤其是後者那個通古斯野豬皮竊據神州之後大搞文字獄的年代,僵化的八股文才像死魂靈一樣占據了科舉製度的外殼,成為束縛思想的桎梏。

唐朝有秀才、明經、開元禮、三傳、史科、進士、明法、算學、書學等科,尤重詩賦;宋朝重策論;而大漢開文藝、技工、軍事、經義、曆史、算學等科,各科並重,並不專以詩賦或者經史為重,便是借著科舉製度的外殼,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這套製度已在中原地區行之有效,而尤其受到讀書人的歡迎,就連某些保守的舊儒門徒也無話可說,原因很簡單:

以前大宋朝隻有進士科和武舉,也就是文武二途,還是幾年一次(南宋末期受戰爭影響不固定),現在大漢新征服地區龐大,政權機構又破天荒下派到了鄉鎮一級,官員的缺口很大,於是開了七八門科舉,每一科都可以考進士,還每一年都考,甚而恩科特科頻繁,一次就要考出七八個狀元幾百個進士外加舉人秀才無數,豈不是機會多多人人有份?讀書人都盛讚楚風皇恩浩蕩啊!

但對於阿拉伯人來說,科舉製度是完全陌生的,整個中東地區,也隻有那些從海上絲綢之路去過中國的商人有所耳聞,不過他們是隻關心賺錢的商人,又因為身份問題和故宋的科舉完全無緣,當然不會有多麼深入的了解,更不會把這方麵的見聞在故鄉大肆傳播了。

所以,麥吉德說大漢隻是虛言欺騙,宗教學生們就有些相信他的話,就連最急切的塔瓦赫裏,也變得猶豫不定,怔怔的瞧著那張恩科榜文,似要看出朵花兒來。

此時,哈辛已經打著儀仗,在眾人簇擁下從西南角進入了廣場,而東南角又傳來一陣騷動。

麥吉德朝那個方向隻看了一下,這位伊瑪目大人的眼睛就變得血紅,看上去要吃人似的。

因為那兒出現的,乃是全體阿拉伯人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飲其血的“小撒旦”、“易不利斯”,“侵奪”他們土地,在阿拉伯人眼皮子底下建立新以色列王國的猶太人,亞伯拉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