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章 風雲聚,龍虎會(上)(3 / 3)

趙孟頫一怔,頓時哈哈大笑起來,拍著鄭發子的肩膀:“你這人啊,你這人!現在我相信,南城這片的重建,不,按大漢皇帝的金口玉言,應該叫房地產開發,一定會大獲成功!”

元大都是北方經濟的重心、中心,通過京杭大運河和泥沽(天津)海路,和江南、閩廣乃至南洋、高麗、日本商貿往來,西域胡商到這裏來,販賣他們的特產,然後把大運河和海路運來的貨物,再從陸路運往玉門關以西的西域,長城以北的草原。

大都城不但有百萬人口,商貿也極端發達,馬可波羅的筆下,這裏“每天進行著五百次以上的交易,流通萬萬計的金銀,三千個國家和民族的商人來到這裏,互通有無”。

蒙古帝國幅員極其廣闊,征服相對穩定,南方宋人改走海上絲綢之路的時候,蒙古帝國愛才如命的君臣們,又重新打通了陸上絲綢之路——反正這條絲路沿途地區,都已納入蒙古征服者的囊中。

於是,新絲路又漸漸恢複,而這條元代新絲路的起點不是別處,就是趙孟頫即將出任知府的北平,或者叫大都!

漢元之戰,那些色目商人跑掉了,但他們發財的根基在漢地,在北平,一旦戰事穩定,經濟重新恢複正常,這些人絕對舍不得漢地財富的誘惑,必然又回到北平城來重操舊業。

人來了,就得有住處,他們往往還帶著一大幫子女人媳婦仆人之類的,都需要居住,而過去他們的房子已經被沒收,分配給了百姓,那麼大漢帝國史上第一筆房地產開發,就有市場了。

“老鄭,你賣給色目人的價格,一定要高高的,把他們過去從漢地撈的金銀都榨出來,”趙孟頫惡狠狠的道:“我會讓警察局製訂章程,凡是沒有固定房產的色目人,不發給臨時護照,沒有臨時護照的人,不許他在北平經商,違者一律遞解出境!隻要這些人還想在北平做生意,就得買房子!”

好霸道,又好巧妙的辦法!難為那位大漢皇帝是怎麼想出來的?在享受著鄭發子崇敬目光的時候,趙孟頫想起了原創者楚風。

“好的,沒問題,”鄭發子也笑得像匹老狐狸,“想必知府大人早就盯著我這裏的商稅吧?我賣得越高,大人您收的稅越多嘛!”

趙孟頫也嘿嘿的笑了起來,“本官還指望能從這裏征到一大筆稅,去給老百姓建便宜房子,再給新建的紡織廠、鋼鐵廠,造座工人新村呢!” 此時此刻,他想到漢皇宮中楚風那一番指教,自己的茅塞頓開,不禁莞爾一笑。

“大漢皇帝有旨意到!”

遠遠的急報聲傳來,趙孟頫雙手一振袍袖,站在路當中預備接旨。

孰料,急報鋪兵沒有停在他的身前,倒是將文件遞給了鄭發子。

展開文件一看,鄭發子有些困惑,衝著趙孟頫道:“南城之事,規劃設計便拜托大人了,吾皇有旨意下來,不才便得即刻南歸。”

大漢皇帝的旨意不是給我這個新任知府,倒是給鄭發子一個商人的?趙孟頫也有七分納悶。

不管他,新城還在規劃設計呢!眼下,倒是將補種冬小麥的事兒抓起來,爭取明年實現北平糧食自給自足,不需要從南方調運糧食才好。

趙孟頫抬眼看去,無數農夫像螞蟻一樣在北平四麵郊外的原野上耕種,辛勤的補種著冬小麥,種子將會在冬雪下渡過冬季,在來年結出豐碩的麥穗。

北方補種冬小麥的時候,江南閩廣各地的雙季稻已收上了第二季,顆粒飽滿的占城稻,金色的稻穗沉甸甸的,收獲稍晚的江南湖廣,曬場上到處都是金色的稻粒,緯度更南收獲更早的八閩兩廣,農民們揮灑著豐收的喜悅,一擔一擔冒尖兒的稻穀,挑進了自家的糧倉,挑進了糧食商人的庫房。

至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炎熱的瓊州南部,占城、呂宋、三佛齊等南洋地區,水稻一年三熟,漢商們拍著大把大把的鈔票,駕著圓圓胖胖的大福船,將堆成小山的糧食運走。

得天獨厚的南洋,簡直就是水稻的天堂,氣溫、光照、空氣濕度、雨水,幾乎是為水稻生產量身定做的,而且海洋氣候下沒有蝗蟲等災害,來自中原漢地的海外殖民者,雇傭當地土人,開墾了大片大片的水田,糧食年年豐產。

琉球,於老根一家正指揮著土人在水稻田裏勞作,這第三季稻馬上就要成熟了,徽州祝家的運糧船已經等在了碼頭上,看那急吼吼的樣子,隻怕恨不得就在田裏割了去呢!

閩廣陳氏、江南範家等有著官方背景的糧商,在大收購中大肆擴張搶占先機,農夫們也最樂意賣給他們,想到即將賣上個好價錢,於老根就樂得嗬嗬直笑。

現而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大漢帝國新近開發那啥大洋洲,派了不少人過去,條件可夠優惠呢!比這瀛州、瓊州的政策又要強上不少,多少人都拖家帶口的過去了。

問他們離家數千裏怕不怕,人家隻嗬嗬笑:“當年從閩廣家鄉到琉球來,還不是怕得要死?生怕骨頭甩在海上屍骨無存,哪曉得這裏土肥水美,什麼都好,日子比過去那是天上地下……既然能來琉球,為什麼不敢去大洋洲?終歸是走海上,當然哪裏條件好去哪裏嘛!”

是啊,去大洋洲的補助更多,稅賦更低,相形之下,內陸百姓還再考慮要不要去琉球、瓊州或者占城的時候,早年抵達琉球、瓊州的移民們,又興衝衝的往大洋洲跑了——嚐到了第一次的甜頭,人們就上癮兒啦!

大漢政府也適時出台了政策,所有海外拓殖所得的土地,都可以在耕種八年之後上市交易,恰恰琉球最早移民開墾的土地,差不多就有九、十個年份了,於是那些轉戰大洋洲的年輕人,就把琉球的土地賣了出來,拿著一大筆錢,興衝衝的探索新世界去了,也許,琉球的三十畝土地,會變成新大陸方圓數裏的農莊。

於老根倒是雄心勃勃的想去大洋洲,可他的兒子們攔住他了,老伴兒更是拿著鞋子錘他:“都一把老骨頭了,還要去墾荒種地?省省吧,就呆在琉球,大漢陪都嘛,挺好的。”

想想自己這把身子骨,於老根也就打消了念頭,轉而從那些去大洋洲的人手中買了不少熟地,雇傭土人幹活兒,自己做起了小地主。

“漢人老爺們要這麼多糧食,他們吃得完嗎?”幹活兒的土人們議論著。

“不知道,”有土人用敬畏的眼神看了看遠處海麵上碩大的船隻,“也許,他們要征服所有的水,和所有的土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