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章 老君親掌紫金錘,八卦爐內鍛神鋒(下)(3 / 3)

楚風很傻很天真的問道:“哈,這是新型的步槍,可以發射威力更大的子彈吧!”

呃~雷洪終於發現問題,自己被大漢皇帝耍了一把,因為要是見到這把槍還看不出他的用途,別的人有可能,它的設計者本人有可能嗎?

“皇上您就別逗小老兒玩了,這是您設計的線膛槍啊!”雷洪鬱悶的實話實說,他發現賣關子的結果是把自己賣了。

烏仁圖婭好奇的端詳著步槍:“這,和普通的步槍有什麼區別嗎?”

楚風沒有回答,將她柔軟的小手抓起,小手指往槍膛裏麵一塞,烏仁圖婭的眼睛一下子睜大了:“槍管裏麵,有一圈圈的凹槽!”

對,那是螺旋形的膛線,而眼下這把線膛槍,則是文明徹底戰勝野蠻的神兵利器!

在槍管內壁刻出膛線,子彈發射時會高速旋轉,旋轉的物體具有高度穩定性——從陀螺轉速越高越穩定便能知道這個原理,於是子彈的彈道就比不旋轉穩定了若幹倍。

漢軍製式步槍是燧發滑膛槍,滑膛槍射擊百米內的目標還有一定的準確性,射擊白米之外嘛,按照某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要打中一百五碼外的敵人,和射擊月球沒什麼區別”,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漢軍從來都是以排槍齊射形成彈幕,來抵擋集群衝鋒的敵人,隻有極少數神槍手能做到點射,而且必須距離較近,精準射擊一百米、彈幕齊射兩百米,就成為了漢軍步槍的實用指標。

可這麼短的距離,已經在蒙元軍隊大弓拋射輕箭的射程之內了,漢軍必須以射程更遠的火炮配合步槍,成為一個遠近結合的戰鬥體係,來對抗蒙元的箭雨——在這個體係中,實際上更多是火炮在對抗弓箭,步槍、手榴彈和刺刀來對抗騎士的彎刀。

但有了線膛步槍,這種精確射程超過四百米,最大射程達到一公裏的可怕武器,遊牧民族的一切作戰手段就被完全壓製下來,無論迂回、騷擾還是曼古歹戰術,都必須麵對萬槍齊發的可怕場麵,漢軍士兵甚至可以在計算提前量之後,在一裏路之外把縱馬奔馳的蒙古武士打落馬下!

正是憑借這一利器,大漢帝國才有可能完成曠古絕今的征服事業,追亡逐北,直抵天涯海角!

精密加工技術的發展,以及優質鋼材的進步導致合金刀具的進步,還有楚風最初引入的倪誌福鑽頭,都是線膛槍出現的前提,要知道雷洪和馮火山等人,從第一支燧發滑膛槍下線開始就接到了楚風研製線膛槍的命令,到現在已經整整八年,終於完成了跨越時代的進步。

線膛槍的技術,在二十世紀一點兒不複雜,原本的曆史上,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馬廠造,便是馬廠地區鐵工作坊用人力手工製造的槍支,極端簡陋的條件下,他們甚至仿照出了一挺捷克式機關槍!

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青海化隆造就更加廣為人知了,當地老工匠們買幾台機床,挖個地下室就開始非法造槍致富,一把把黑槍流入市場……

大漢帝國的工業就算沒有化隆黑槍老板的幾台小機床,至少比抗戰時期馬廠的鐵匠作坊技術力量要強得多,隻不過原創總是比仿照困難一百倍,即便是楚風畫出了圖紙,要從圖紙變成沉甸甸的線膛槍,這個過程也走了漫長的八年。

很快,被蒙古強弓勁弩征服的地方,便要見識到線膛槍的威力了。

“隻有一個問題,”馮火山給興致勃勃的雷洪澆了瓢冷水:“發射速度太慢,子彈從槍口灌進去,膛線卡住了它,得非常費力的用推彈杆推,所以每分鍾隻能打一發——這已是極限了。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楚風笑了,米尼彈萬歲!(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