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我們了!漢軍騎兵側身向右擋住迎麵風,左手控韁橫在胸前,右手緊握步槍、槍托抵在肩窩,前端架在右手上,視線從照門、準星一直射向敵人背心,這三點隨著胯下戰馬的步伐起起伏伏,待三點向一點重合,而將合未合之際,騎士扣下了扳機。
砰!砰!砰!爆豆子一般連續不斷的槍聲響起,前方正在縱馬疾馳的元軍,身子突然一僵,後背上就濺出大團血花,整個人就像截兒木頭似的一頭栽下馬背,運氣不好的腳被馬蹬掛住,任由馬兒拖著狂奔,落得個屍骨不全。
一個、兩個、三個,不斷有元兵翻身墜馬,從大都通向居庸關的通衢大道兩邊,每隔幾步、幾十步,便有一具元兵的屍體。
銜尾追擊,本是草原民族以騎兵擊潰中原民族步兵的拿手好戲,兩條腿鐵定跑不過四條腿,農耕民族的步兵方陣一旦崩潰,就麵臨著遊牧騎兵一邊倒的屠殺。
可到了漢軍手中,就掉了個頭,步槍的射程、精度都比頑羊角弓強,步槍比弓箭射速偏低的毛病,於步兵而言用連綿不斷的三段擊解決,而騎兵作戰步槍的優勢更大——蒙古軍中有步戰百步穿楊的哲別,卻絕對沒有能在馬背上五十步取人性命的射雕兒!
屍體、兵器、甲仗、糧草,沿著大道兩側拉拉雜雜扔下不少,這樣沒完沒了的銜尾追擊,實在叫人頭痛,也難怪忽必烈大發雷霆了。
漸漸進入了昌平以北的山區,地形變得高低起伏,山頂、甚至山腰都已有了積雪,時不時有元軍小隊藏身山坡之上,待漢軍騎兵通過時一躍而出,連珠箭流水價射來,待箭矢射盡,便舉起鋒利的大汗彎刀,合身撲下!
蒙古帝國威震歐亞,絕非幸致,即使到了忽必烈拋棄大都北逃朔漠的時刻,仍然有忠於他的武士,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大汗北逃的時間,也換到了些須漢軍士兵的生命。
曲折蜿蜒的山地不利於騎兵,這是漢軍腳程中白紙黑字寫著的,阿爾斯楞明白這個道理,他還知道,若不是冬天滿山樹木掉完了葉片,隻剩下光禿禿的樹幹,敵人將更方便的蔭蔽,騎兵師的傷亡還得增加。
可居庸關和古北口並為京畿北麵的鎖匙雄關,要守京畿必須拿下居庸關,就算追不上長腿的忽必烈,也得拿下這座京北咽喉!
“弟兄們,第一軍拿下了大都城,咱們要是不取了居庸關,第一軍的弟兄們,該笑咱遼東兒郎沒帶種了!”
阿爾斯楞的叫聲,引來了一陣怒吼,他又問道:“骷髏軍在通州就轉身往北,去打古北口了,斬蛇軍的弟兄們則跟在咱們身後,準備強攻居庸關,但我得問弟兄們一句,咱第三軍騎兵師的人,是不是孬種,非得等著斬蛇軍的步兵趕來?”
身後一片山呼海嘯的怒吼:“不,不是!拿下居庸關,活捉忽必烈,讓他們知道,咱第三軍也是堂堂正正的漢軍,也是能打硬仗的爺們!”
深黑色的冬季製服、銀光閃亮的盔甲,漢軍騎兵就像一群黑色死神,在居庸關外的群山之間狂飆突進,把一切敢於阻攔他們前進的敵人,擊斃、砍翻,踏進泥土之中!
居庸關的關城上,早已做好了準備,城牆高大巍峨,城頭除床子弩、踏撅箭之外,竟然還有好幾門銅炮——這是忽必烈為了防備北方那些桀驁不馴的叔伯兄弟們,特意設置在此的,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些大炮首次作戰,炮口不是對著北方,而是朝著南麵,北伐中原、攻克大都,使蒙古大汗倉皇北逃的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