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任何一位琉球市民,全城最金碧輝煌、宏偉壯麗的建築是什麼?答案既不是財稅部規模巨大防守嚴密的中央金庫,也不是種植著奇花異草的漢皇宮,甚至不是重簷鬥拱莊重肅穆的炎黃廣場、英烈祠和華夏曆史館,而是坐落於市區東北的群山之間,沿山勢錯落分布,屋宇千重、接天而起的皇家學院。
郭守敬待在山頂新建的天文台,看著海碗粗的高倍望遠鏡,心潮澎湃難以抑製。
初到琉球,見到皇家科學院、皇家人文學院合用的大門上,題寫著一行鬥大的鎏金大字:“世俗之王向學術之王們致敬!”
他頓時一驚:世俗之王?誰這麼大口氣?
落款赫然是當今皇帝的名諱:楚風!
一位尊貴的皇帝,如狂飆如巨浪橫掃半壁江山的神器之主,竟然以謙恭的姿態向學者們致敬?
但願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很快,郭守敬和他的弟子們發現了大漢和北元的不同之處。
比如歸漢之後的最初幾天,聽說科學院院長一職無品無級,從紫金山帶來的幾位門徒,還頗有點失落:師尊在北元職任司天監正、知太史院事,乃是正三品的大官,將來按祖師爺劉秉中例入閣為大學士,更是二品大員,直追左右丞相;可巴巴的來到大漢,連個官位品級都沒有,算怎麼回事呢?
郭守敬為人淡泊名利,倒不怎麼在乎這些,在他看來,能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就萬事大吉,其他一切都沒什麼可說。
倒是學術上的老對手、封龍山曲海鏡的造訪,讓紫金山門徒們沒得話說。文教部長曲海鏡告訴他們,兩院院士都沒有品級,因為楚風說過,“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在真理麵前,世俗的權力應當保持謙卑,給學者們或高或低的官位品級,並不是重視,而是侮辱!”
曲海鏡如是反問道:“諸位試想一下,皇帝、皇後親自兼任兩院名譽院長,兩院院士頭銜之前皆冠皇家二字,則此院士、院長無品耶?超品耶?”
接下來的事情,不僅門下學生吃驚,連郭守敬都驚訝不已:首先,是大漢給予他們的待遇,蒼翠的山林掩映之間,錯落有致的小別墅,每人都分得一套;第一個月領到工資,更是讓郭守敬嚇了一跳,幾乎以為把全年的都支了來——兩枚沉甸甸的金幣,每個都有一兩重,比起北元發放的嚴重貶值的至元鈔,漲了十倍有餘;出門有配備的專屬馬車,裝飾雖不算華麗,但車夫的工資、馬兒草料和維修費用,都由朝廷負擔,這一點讓政府官員們都羨慕得眼紅!曲海鏡告訴他,“咱們大漢官員都是自備車輛,惟有各學校五十歲以上的老年教師,和你們兩院院士公費備車。”
其次,是整個大漢帝國上上下下官員百姓對知識的渴求和尊重。國丈兼警部長王大海,和二三十歲的年輕小夥子一樣參加院士答辯,以造船工程入選院士,郭守敬驚訝的發現,在答辯通過評上院士的時候,這位二品高官、與國同休的貴戚,竟然高興得像小孩子一樣蹦了起來!
財稅部長張廣甫在申請數學院士時,因為隻精通記帳方法,但天元術等理論深度不夠,包括朱世傑在內的幾位老院士竟然毫不猶豫的投下了反對票,張廣甫遺憾之餘很有風度的告辭離開了會場。
“他一定會報複的!比如克扣科學院的經費……”幾位紫金山弟子一直認為,作為從龍之士的張廣甫,聽說他作風向來強硬,在財政問題上敢於麵斥皇帝,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當年郭守敬不就是吃了阿合馬的虧嗎?
然而事實讓他們無話可說,一連三個月,科學院的經費非但沒有被克扣,因為郭守敬的到來,天文台開始建設,張廣甫反而批給了高額的營建費用——比修建大都城郊那座天文台,足足多了七倍!
民間送子女到學校讀書的熱情,更是讓郭守敬、王恂感慨萬千。
孔聖人收弟子,尚且要付他臘肉為束修,天下士子拜師無不例外,唯有雀屏中選考上太學、國子監才有朝廷發給銀錢,不過天下士子不知十萬百萬,能考上太學、國子監的又有幾人呢?富家尚能延請塾師,寒門就隻能“鑿壁借光”、“囊螢夜讀”、“映雪讀書”,連燈油都買不起,逞論延請教師了!
千百年來皆如此,到大漢則改行新法,各學校不但不收學費,反而向學生免費供應筆墨紙硯,貧寒生員還能免費享用一頓豐富的午餐!
“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千年以降,惟我大漢能行!”郭守敬慨然長歎,師尊劉秉中沒有看到大漢,才和蒙元提什麼天下一家,照如今看來,大漢和儒家經典中大同之世,離得也不怎麼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