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相遇、狹路相逢,北元丞相伯顏親提八萬雄師溯江而上,大漢皇帝楚風禦駕親征三個漢軍師順流而下,在長江之南的銅陵,爆發了自蒙元南征滅宋以來,華夏熱土上規模最大的戰役。
拂曉時分,駐軍銅陵以西的楚風率領一班文臣,來到了一座土崗之上觀戰,他們身後豎起了大漢帝國的金底蒼龍旗,讓所有士兵都能看到,皇帝禦駕親征的旌旗在伴隨著他們戰鬥。
伯顏也一改往日千裏奔襲、大範圍迂回的戰略戰術,自過蕪湖之後就小心翼翼的沿江而上,糧草輜重都給於萬全的保護,大漢怕他智計百出,他何嚐不怕大漢奇謀妙斷?那位皇帝能想到利用日食擊潰塔出部精兵,還有什麼想不到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伯顏能知己,卻不能知彼,他反複研究了過去的戰例,試圖找到大漢皇帝楚風用兵的思維定式,但除了一些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蛛絲馬跡,實在找不到突破口。
試探、變換、隱真示假、虛虛實實,雙方都使出了各種辦法,卻無法使對方上當受騙,無論伯顏還是楚風,都鐵了心將軍隊集中密集平推,沒有任何花巧。
一位多掌握著後世七百年的知識,一位則是這個時代的頂尖統帥,他們都找不到對方的破綻,同時,誰先行險用計誰反而先暴露破綻,於是不使用任何計謀,純粹以力量決雌雄,成為這場智力博弈的唯一結果。
早在伯顏過蕪湖的時候,楚風就派出了偵察兵,同樣,伯顏也派出了飛騎斥候,在雙方大軍還沒有相遇之前,大漢的偵察兵和蒙元武士中精選的斥候就已經展開了無數場偵察與反偵察的較量,一方是草原天驕,一方是山地猛虎,誰也奈何不了誰,而反偵察圈總會百密一疏讓對方突入,所以當楚風走上土崗的時候,他和伯顏都知道對方的主力就在二十裏外,激戰即將爆發。
“挖掘壕溝,豎立鹿砦!”漢軍金剛師連長、戰鬥英雄李世貴率領全連弟兄,頂在了全軍大陣的最前麵。
攻堅英雄連,也是堅守英雄連,此次以三個師兵力阻截伯顏大軍,在此展開陣地戰,李世貴所在攻堅英雄連人人寫血書請戰,終於感動了金剛師法本師長,將他們排在了抵擋伯顏的最前線。
誰都知道,這裏是九死一生,不,是百死無生的絕地,可攻堅英雄連的官兵們卻好像中了大獎似的,雄糾糾氣昂昂走上了預設陣地,沒能拿到這個任務的部隊,比如毒蛇師的鼓鳴山英雄連,就是斷刃師的鐵血鋼七連,則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一把將李世貴他們從陣地上揪下來,再自己頂上去!
伯顏丞相八萬大軍南下,這很有可能是漢元之戰的轉折點,也就是說,在遼東兩個漢軍師加上八萬乃顏部鐵騎的重壓之下,駐守京畿的怯薛軍和十餘萬蒙古精兵,估計不可能抽調出來再次下江南了,此戰若大漢敗,則前功盡棄,若大漢勝利,則從此開始了北伐中原收複故土的征途!大漢要對北元,征服了歐亞大陸上成千上萬民族和國家的戰爭帝國,發起主動進攻了!
可想而知,此戰必將青史留名,男兒一生是老死病榻還是馬革裹屍,是疾病纏綿還是如流星般劃過天際,散發光與熱?至少熱血的漢軍男兒,絕對會選擇後者!
為了民族,為了華夏,也為了後方百姓和閩廣的妻兒父老,攻堅英雄連,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漢軍部隊,更多沒有在史冊上留下姓名的男子漢,肩並肩站到了蒙古武士的鐵騎狂潮之前!
戰壕挖好了,鹿砦豎起了,一切準備就緒,此時已能看見遠方天地相交處一股灰黃色的煙塵直衝雲霄——那是蒙元鐵騎掀起的塵土!李世貴鋒利的眼神掃視著自己的士兵們:“我最後問一遍,有沒有家中獨子,有沒有還未成婚未有子嗣的人?”
“沒有,沒有!”士兵們用盡全身力氣聲嘶力竭的喊著。
可李世貴知道,實際上他們有不少還沒有成親,獨子也很有幾個,但沒有人願意離開戰友獨自退出。
“好吧,你們都是好樣的!”李世貴挨個拍拍士兵們的肩膀,說著皇帝的名言,把鼓勵傳遞到他們的心髒:“若幹年後,也許史書上不會記錄咱們,不會記錄咱們在這裏為華夏做出的一切,但我們當中如果有人能夠在敵人的箭雨和彎刀之下幸存,親眼看到北驅蒙元出大都,徹底勝利的那天,在告老還鄉之後,他能夠毫無愧疚的含飴弄孫。
當孫子讀到曆史書上此戰的描述,並問爺爺是否為戰鬥英雄時,咱們可以無愧於心的告訴他:
爺爺不是英雄,但爺爺曾經和英雄並肩戰鬥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