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章 阿合馬的心計(1 / 2)

太常禮儀院使、吳興郡公、集賢大學士趙府門口自發形成的小集市,賣豆腐腦的劉老爹,正和擺小麵攤兒的張寡婦,爆發一場不大不小的爭執。

“姓劉的,你別滿口胡柴!”張寡婦氣衝衝的,就像護崽的母雞,對著劉老爹直嚷嚷:“至元鈔是朝廷發下的錢,趙孟頫趙大人捐出全部家產換了至元鈔,它還能有假?你信不過朝廷,難道還信不過趙大人?”

是啊是啊,旁邊就有不少做小生意商販們的勸道,親眼見到色目富商、朝廷大官滿車金銀拉到中書省衙門,換了一疊疊的紙鈔出來,滿城色目人的小錢店胡貨店、江南商人的綢緞莊南貨店,還有往朝廷各衙門完糧納稅,等等等等都接受至元鈔,而且幣值一毫不打折,就和大漢金鈔一樣堅挺,這還能有假?

親眼見的,各家官員仆役,拿著鈔票出來買貨,就和用真金白銀沒有任何區別,而且像大漢金鈔一樣自願使用,也沒拿著刀槍強迫百姓認購。

朝廷畢竟是朝廷,蒙古韃子雖然可惡,終不至於一再欺騙咱小老百姓吧?何況那些執掌政務的朝廷大臣、手眼通天的色目富商,都拿真金白銀換了鈔票,難道人家是傻子、白癡?

張寡婦有眾人聲援,一下子得了意,她為恩人趙郡公辯護的熱情高漲,圓睜雙眼瞪著劉老爹:“姓劉的,做人可別忘本!你別忘了咱們能有這地方,是托了誰的福!要是連趙郡公都信不過,那還算個人嗎?”

對,說得對!小商小販們都點著頭,在他們心目中,趙郡公就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人,他若是把家產換了鈔票,那至元鈔就決不會是騙人的。

劉老爹臉紅紅的,不好意思的道:“我可不是信不過趙郡公他老人家,我隻是說,大元朝的中統鈔就夠讓咱們頭疼了,這至元鈔就能好到哪兒去?畢竟不是真金白銀的東西,誰也說不準呐!”

嗯嗯,劉老爹的話,也很有道理,小商販們還記得,中統鈔從兩貫文換一兩白銀,到變成擦屁股紙的整個過程——對他們來說,那是為數不多的一點兒財產,在絕望中慢慢蒸發、消失的痛苦過程,中統鈔幣值的每一次下跌,都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下子,張寡婦和劉老爹誰也說服不了誰,其他商販們也不知幫哪邊好了,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

忽然有一個清朗的聲音,在人群之後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諸位不食朝廷俸祿,何必效法在下所為?依我看呐,各位還是謹慎一點的好。”

“謹慎啥子喲……”張寡婦還沒說完,忽然想起了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聲音的主人是誰,她驚喜的叫道:“恩人,是趙郡公、趙大人,俺的恩人呐!”

卻見趙孟頫高挑頎長的背影,已然隱入郡公府大門。

以全部家產換了鈔票的趙郡公,居然勸我們謹慎從事?商販們困惑不解,苦苦思索了良久,反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把趙郡公的話當真,暫時別去換鈔票吧!

阿合馬的管家穆罕默德.巴裏,憂心忡忡的回到老爺府邸,徑直闖進了金庫。

負責整個大元朝財政的參知政事大人,正呆在自己龐大的金庫中,享受難得的下午時光。

貪婪的阿合馬有著不同尋常的愛好,不是抱著姬妾享樂,不是在穆聖的教誨下誦經,不是香醇的美酒,更不是漢人窮酸書生喜歡的琴棋書畫,他的唯一愛好,就是呆在裝滿金銀珠寶的金庫中,用迷戀的目光,細細欣賞積存下來的龐大財富。

金庫的鑰匙,隻有阿合馬自己才有,除了他之外,其餘任何人都不能進入,所以巴裏隻能在門外,遠遠的朝裏麵喊:“老爺,不好啦,老爺,快出來呀!”

喊聲在龐大高敞的倉庫中回蕩,阿合馬一臉欲求不滿的表情,從開著道縫的金庫門之間擠了出來,隨手關上大門,才望著管家道:“能幹的管家,是什麼事情讓你打斷老爺的休息?”

“老爺,不對勁兒啊,今天一天就兌出去五十萬貫文,外麵還排著長隊要兌換現銀子……”

巴裏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大元朝首期發行的九百萬貫文至元鈔,由蒙漢色目大臣和忽必烈汗從內庫自挖腰包,共計認購了六百萬,剩下的三百萬,至少有二百五十萬是求於阿合馬的色目富商認購了去,流入民間散碎小商戶的,還不到五十萬。

畢竟大元朝通過盧世榮整肅江南財稅,從世家大族手中搜刮到了一筆相當可觀的準備金,販運漢貨北上和漠北、西域各部族的貿易也在有條不紊的展開,這九百萬貫文至元鈔隻是用來建立信用的第一批,待民間熟悉之後才用繼續發行第二、第三批,所以直接流向民間的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