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章 中國之(1 / 3)

“趙大人留步,請留步!”酒過三巡菜上五味,賓主盡歡之後,留夢炎、葉李、趙複,笑嗬嗬的帶著後輩門人離開了,他們非常滿意,因為這次拜訪,不僅得到了趙孟頫將長留都中,成為名義上的漢臣領袖,替大家塞住天下人攸攸之口的好消息,更和北方金國故地漢臣在學術上的代表,封龍山當代第一人郭守敬拉上了關係,將來南北兩係漢臣合而為一,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最後,阿合馬阿參政,執掌帝國財政大權的實力人物,在蒙古大臣的攻勢下,低下了頭顱向漢臣求援。

將來朝堂之上,隻怕將會有一番龍爭虎鬥,呼圖帖木兒,你不要高興得太早!

“趙大人、李公子,下官先行一步。李公子,下官在敝宅掃榻以待,恭候賢弟光降!”盧世榮拱拱手,漸行漸遠。他也非常高興,此次向漢臣示好,很有可能為色目係臣子和漢人臣子的暫時聯合揭開序幕,有兩係大臣力保,阿大人主管帝國財政的參知政事寶座,應該能保住吧?蒙元弓馬厲害,但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蒙古人還得依靠色目人和漢人治理這大元江山,大汗終不至於為了呼圖帖木兒的權位,親手破壞自己建設的,三係大臣互相製約互為平衡的朝堂製度吧?

喜上加喜,那李天完李公子,竟是南方一個大大的海商,談起大食的金銀、波斯的羊絨、南洋的香料、還有南方漢國的各種利潤豐厚的貨物,那是如數家珍,請他到家裏詳談,通過他打開南方的商路,必定財源滾滾呐!

說不定,將來自己的財富超過阿合馬阿參政,也未可知呢!

盧世榮笑眯眯的,心花怒放。

來的三撥人當中,隻有郭守敬默默無語,他已經說不出任何話來了。大都城外五十裏,無數漢人百姓在剛剛過去的冬天裏,饑寒交迫,在死亡線上苦苦掙紮,賣兒鬻女、乃至人相食!

十八年春,薊州旱。莒州、濱州、般陽淄川縣、霍州、鄜州、鳳翔岐山縣春夏皆大旱。莒州家人自相食,岐山人相食——《元史》。

這個時候,大元朝廷在做什麼呢?財政官員,忙著加印鈔票,讓廢紙變成擦屁股紙;丞相伯顏,忙著在遼東平叛——判亂的居然是他的蒙古同族,黃金家族的乃顏汗;大元皇帝忽必烈,正忙著給禦花園通上地火龍,讓花兒在隆冬的冰雪中綻放……

郭守敬的老師劉秉中一輩子提倡“天下一家”思想,“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試圖在軍事上不能抵抗蒙元鐵騎的情況下,用儒家文化教化這些來自草原,擁有強弓鐵騎,卻文化鄙陋的蠻族,讓他們從蒙古帝國的大汗、那顏、把都魯,變成中原皇朝大元的皇帝、大臣和將士,從而使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原百姓,得到幸福和安寧。

終其一生,劉秉中都是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孜孜以求。他遊說想殺掉全體漢人,把農田變成牧場的窩闊台汗,“漢人務農上交的稅賦,比牧場所得更多”,使窩闊台放棄了這個打算,拯救了生死邊緣的北方百姓;他替忽必烈製定皇家製度、朝堂禮儀、百官任免製度,親手把蒙古帝國變成了大元皇朝,甚至想讓它舉辦科舉考試,任命儒生官吏;他嘔心瀝血的設計、營建大都城,並倒在了施工工地上,隻為了給大元朝一個輝煌燦爛,一個無法放棄的都城,讓蒙古人放棄遊牧,成為中原的定居者……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在今天被擊得粉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這個美好的願望,顯得那麼的一廂情願,真的能“中國之”嗎?郭守敬不敢去想,他寧願研究紫微垣和天狼星之間撲朔迷離的運行軌跡,也不願意去想這個有可能徹底顛覆“天下一家”思想的可怕問題。

送走了恍恍惚惚的郭守敬,李天完和趙孟頫相顧一笑。

“看來這位郭大人,倒是良心未泯呐!”李天完搖著折扇,態度讓人摸不著頭腦。

趙孟頫早已習慣了這位大漢情報司司長的故弄玄虛,李天完,這化名好笑,“天完”就是“大元”兩個字各蓋了一頭,要壓倒大元的意思,取個化名都這麼神神叨叨的,其作風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