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江南閩廣種植棉花的都不算多,那時候棉衣差不多和二十世紀的貂皮大衣一個價,人們穿的不是絲綢就是麻,塞外的蒙古軍哪兒有許多棉衣穿?葉憐丹等人都是套件麻布衣服或者粗布單衣,中間裹夾著布片、羊毛氈片甚至烏拉草,在風雪中待一分鍾,都像是大刑伺候一般,也怪不得他們見了鴨絨服,眼睛瞪得比牛還大。
不消說,這大漢出產的衣服,自然是和漢人通好的乃顏汗,和他屬下部族才買得到了,蒙立克自知買不到這東西,感慨良久,坐到了氈毯上。
忽然他又發現了新大陸,營帳側後,安置火塘的地方,沒有火塘,而是一個兩尺高、一尺粗細的鐵桶,正冒著紅紅的炭火,桶上麵還有鐵皮卷的長長的煙囪,一直伸到蒙古包頂上,通到外麵去。
他指著鐵桶,“尊敬的主人,這也是南方漢人弄來的東西?”
“對,這是蜂窩煤爐子,隻需要三五塊煤,就能燒上一整天,煙氣從煙囪裏出去,營帳裏沒有一點怪味,還能調整底下的火門,讓火變大變小。”顯然巴特爾很樂意向客人們介紹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幹脆蹲下巨大的身子,把煤爐子底下的火門開打關小,果然,隨著流入爐中空氣的多少,火焰也跟著變大變小。
草原上最缺的就是幹柴,特別是白雪覆蓋大地的時候,現在有了蜂窩煤爐子,白災也變得不那麼可怕了——如果說鴨絨服、棉襖和呢絨給外出的人們禦寒,那麼蜂窩煤爐子就讓營帳裏溫暖如春。
巴特爾指著爐子,得意的說:“爐子和煙囪加起來不到一百斤,開春了,咱就拆下煙囪,往馬車上一扔,到明年冬天繼續用!”
葉憐丹和哈撒裏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同時想到了,寒冷的冬夜裏在丞相行營的門房裏值守,如果有這麼個蜂窩煤爐子,隻怕滴水成冰的冬夜,也會變得不那麼難熬吧?
唉,漢人,這是漢人才能造的好東西啊,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弄到呢?或許,穿上普通牧民的衣服,去定遠堡買一個?
“遠來的客人嗬,貧瘠的遼東草原並沒有什麼山珍海味招待你們,且嚐嚐我老婆的手藝,烤的小羊羔兒肉還算地道。”
哈丹巴特爾的妻子從氈房後麵走出,她是個粗手大腳的婦人,臉蛋上兩團四季不消的紅暈,正是典型的蒙古女子特征。
和客人們一一見禮,她指揮婦女們把菜肴端出,就笑著退出了氈房。
客人們全都失禮的盯著菜肴,根本沒人注意到女主人的離開,哈丹巴特爾笑了,既好強又好客的主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天呐,果然是南洋的香料!我聞到了肉桂、豆蔻和丁香,那迷人的美味!”葉憐丹抽吸著鼻子,陶醉在烤羊羔兒肉的美妙氣息當中。
哈撒裏揪著他的衣襟,佯怒道:“好你個葉憐丹,居然吃過南洋香料!”
“不,我的小哈撒裏,我可沒吃過這種美味,我隻是二十年前在諾敏萬戶的廚房裏打雜,聞到過它的香味!”
蒙立克則癡癡的盯著托盤中的一隻細瓷碗,在周圍盛裝牛奶的大銅碗中間,它就像一個高傲的公主,精致非凡。
但蒙立克並不是沉迷於青花瓷碗的漂亮花紋,而是被碗中裝著的東西驚呆了:月牙兒的形狀,橘紅的顏色,那是一碗橘瓣!
天呐,這是江南才有的東西,漢人書上說過,橘子在淮南才是橘子,過了淮河就隻有小疙瘩(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天寒地凍的遼東,哪兒來的橘子?
他驚訝的看著巴特爾,心頭一陣發毛:難道這個大塊頭,有千裏之外搬運物件的妖法?
巴特爾神神秘秘的一笑,拿出個跟銅碗差不多大的鐵疙瘩:“朋友,這是大漢運來的罐頭,不僅能讓咱們在隆冬吃上橘子,還有南方的青豌豆、鯨魚肉、糖水荔枝、糖水櫻桃,好多種哩!”說罷,他拿出個彎彎的小刀,就像變魔術似的打開了罐頭,是滿滿一盒的青豌豆。
隆冬季節的遼東,竟然能吃到青豌豆和橘子,簡直跟做夢差不多啊!葉憐丹盯著紅的綠的罐頭食品,連吞了好幾口唾液。
可蒙立克的臉,漸漸的板了起來:“親愛的巴特爾,我承認你的生活非常幸福,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你出賣蒙古民族換來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