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軍隊承包商(2)(3 / 3)

由於克倫威爾和他的鐵騎軍封鎖消息,帕勞斯帕並不知道英國的局勢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就沒有執行這個時代雇傭軍的慣例:清楚戰爭形勢,爭取加入勝利一方;判斷失誤,保存實力至上;時刻不忘趁火打劫,爭取效益最大化。

等帕勞斯帕回過神來,英國國王的海軍已經奪取阿倫島,更多的軍隊聚集在海峽對岸,隨時可能揮師渡海。瞞不住平叛軍的克倫威爾索性打出了公開的旗號,要為議會的自由和新教的信仰獻出最後一滴血。

“這個家夥瘋了!而我居然也不得不在這個封閉的島嶼上與他一起瘋狂。”帕勞斯帕絕不相信克倫威爾能夠抵擋整個英國的大軍。倫敦的陷落,讓整個英國陷入英國國王的絕對統治當中,倚仗法軍的扭轉乾坤之威,就連兩百年前的《大憲章》,國王都有賴賬的舉動,不願承認國王對貴族應該承擔的義務。

杜倫尼在不列顛島的成功壯舉,不但為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也為他爭取了法國首相馬薩林的看重。法國君權至上的傳統,歐洲君主權與主教權鬥爭的勝利,讓整個歐洲的封建君主們都將維護英國王權的鬥爭看成是自己(階級)的偉大事業,杜倫尼因此在整個西歐宮廷被稱為“王權的維護者”,法國也因此初次嚐到了歐洲“憲兵”的滋味。上任不久的馬薩林,更需要杜倫尼的勝利來維護自身搖搖欲墜的地位,轉移國內對他的不滿,討好年幼的路易十四和見識有限的攝政太後。

英國國王在整個歐洲大陸的聲援和杜倫尼的支持下,聲威一時無兩,對議會軍殘黨的追殺不遺餘力。帕勞斯帕敏銳的知覺知道,跟著克倫威爾隻有死路一條。1649年初,借著英**隊渡海,克倫威爾忙於抵抗登陸,守備鬆懈之機,帕勞斯帕匆忙搶奪了十幾條商船從維克諾出海,穿過聖喬治海峽,前往西班牙。

西班牙貴族有心懲處兩麵派的帕勞斯帕,西班牙國王卻認為雇傭軍還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他慷慨地向帕勞斯帕提供庇護,雇傭帕勞斯帕前往印度,維護西班牙在印度的利益。

帕勞斯帕對明軍在亞洲的肆虐有所了解,但他沒有選擇的餘地,雇傭軍沒有國家和(自由)城市的庇護,就像沒有根基的大樹,即使沒有其它勢力的欺淩,也會很快枯萎。得罪太多人的帕勞斯帕知道,如果沒有雇傭軍的保護,他絕對躲不過一**的報仇雪恨。

登船的雇傭兵有近千人,在果阿登陸的時候,雇傭軍隻剩下六百多,港口休整期間,因為水土不服和身體在長途旅行中的虛弱,又有一百多人喪命。帕勞斯帕在艱苦的信息搜集後,選定莫臥爾作為自己的首要客戶——他想選擇明軍,但果阿的總督堅決不答應。

海登帕拉提爾將軍對於帕勞斯帕幾百人的小武裝並不放在心上,不過,果阿總督的著意推薦讓他給了雇傭軍機會。這支百戰的小傭兵部隊很快在平叛戰爭中嶄露頭角,強大的戰鬥力讓海登吃驚,在他看來,即使與最精銳的明軍相比也不會遜色多少。

帕勞斯帕的優異表現,讓海登帕拉提爾決定將他們派往德裏,這樣一支優秀的軍隊,在他看來,一定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並且也一定能在與明軍的戰鬥中,發揮出不一般的威力——海登帕拉提爾忽略的問題是:許進臣也曾以雇傭軍的身份為奧朗則布作戰。

拉可布將歐洲雇傭軍就在城外的消息通報皇帝,奧朗則布的第一反應是派出軍隊包圍他們,消除後患。皇帝猙獰的表情讓拉可布幾乎在恐懼中失去意識,完全依靠弄臣的素養做出的下意識反應,他才勉強做到盡可能平和地向皇帝進言:最好讓這些不值得信任的西人與明軍狗咬狗。

明軍不斷接近的形勢讓奧朗則布冷靜下來,下令將西人雇傭軍安置在城外的營地,周邊則部署了三千莫臥爾軍和近萬土軍,許進臣的教訓,讓奧朗則布決定堅決限製雇傭軍的自由,在必要時候,再把這些所謂的雇傭軍當成炮灰塞到戰鬥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