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不列顛,帕勞斯帕在英軍中不受待見,兵強馬壯的查理一世不需要雇傭軍為他作戰;蘇格蘭雖然處於絕對劣勢,但長老們意見不一,王室契約束縛了他們,他們反對國王的宗教壓迫,卻不反對國王本身,他們也不需要外國人幹涉他們的鬥爭。
整整一年,蘇格蘭的戰火沒有平息,帕勞斯帕和他的雇傭軍卻隻能在一邊坐吃山空。第二年,財政吃緊的查理一世不得不重新召開議會,要求議會批準新的稅款,卻再次遭到拒絕(之前,揮霍無度的查理一世為了生活開支請求過一次,遭到拒絕後關閉議會),惱羞成怒的查理再次關閉議會(史稱短期議會)。
帕勞斯帕覺得機會來了,他主動向查理要求免費為他打仗,正為沒錢打仗傷神的查理大喜,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雇傭軍的全部要求——隻要他不用掏錢就行了。
帕勞斯帕的一千雇傭軍即刻開赴戰場,沿途大量招募被羊吃過(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的流民地痞。為了彌補一年來無所事事的虧空,雇傭軍從上到下的掠奪手段讓人發指。
本來小打小鬧,以驅逐為主的第一次主教戰爭,在雇傭軍的血腥掠奪下很快演變為蘇格蘭人抵抗入侵的生存之戰,不僅雇傭軍遭受強硬的反抗,袖手旁觀的英軍也被波及——戰爭變得激烈了。
1640年八月,蘇格蘭軍在新伯尼(newburn)大敗英軍,大舉挺進新堡(newcastle),並於當年十月攻下該城。慌神的查理一世為了擴軍,隻好自食其言,第三次召開議會,這次議會存在了二十年(直到1660年),史稱“長期議會”。
這次,議會批準了國王增加稅收的請求,得意洋洋的查理一世不認為這是議會好心的妥協,卻認為是自己“君權神授”“王霸之氣”的勝利。財政充足,英軍軍隊得到擴充,士氣也因為豪爽的獎賞得到恢複,蘇格蘭軍的攻擊被遏製了。
不過,查理一世的黴運遠遠沒有結束,1641年十月,愛爾蘭再次掀起叛亂浪潮,好不容易增加的稅款在同時進行兩場戰爭之下,很快不夠用了,查理不得不再次向議會要求繼續增加稅收。
這次,議會不幹了,他們上次妥協,原本希望國王能有所收斂,卻沒料到國王陛下卻變本加厲,繼續過著奢華而排場的生活,大肆提拔天主教徒,卻將真正出錢出力的資本家和清教徒排斥在統治階層之外。
查理一世這次沒有解散議會,他毫不猶豫地動用剛剛征召,還沒有投入戰場的新軍,企圖以武力壓製議會接受他的征稅要求。不甘示弱的議會,在資本家的支持下很快也征集一支大軍,與國王的軍隊對峙,第一次英國內戰(革命)爆發了(1642)。
帕勞斯帕的雇傭軍不愧是經過德意誌戰爭熏陶的百戰強軍,雇傭軍對蘇格蘭農民的打擊,就像熱湯沃雪,在查理一世忘記了這支軍隊存在的情況下,雇傭軍單獨完成了新堡的收複,並長驅直入,將蘇格蘭戰線攪的天翻地覆。
英國內戰爆發的時候,在帕勞斯帕的幫助下,王黨軍也完成了對蘇格蘭叛軍的打擊,蘇格蘭長老會被迫接受查理一世提出的“教權”(anglicansurvices),即蘇格蘭長老對教義的解釋不得違背國王派駐的主教。
1643年,以倫敦為根據地的議會軍擊敗以牛津為基地的王黨軍,查理一世逃亡北方,隨後在約克郡再豎戰旗,英格蘭各地保皇貴族紛紛聚集在國王的旗幟之下。帕勞斯帕因蘇格蘭戰爭中的“英勇”表現,深受查理信賴,被任命為國王的衛隊長。
重整旗鼓的王黨軍再戰議會,1644年的馬斯頓草原大戰爆發。擁有兩萬步兵七千騎兵的議會軍,率先向人數隻有他們一半的王黨軍發起進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王黨軍沉著迎戰,很快打垮議會軍左翼。見勢不妙的克倫威爾率領他的鐵騎軍提前出擊,向王黨軍中線布置的騎兵發起進攻,王黨騎兵不敵鐵騎軍的攻勢,紛紛逃亡。失去騎兵掩護,中線陷入危機,王黨軍立刻慌亂,眼看全軍就要潰敗,關鍵時刻,帕勞斯帕的雇傭軍插入中央陣線,積極組織防禦,牢牢牽製住克倫威爾的騎兵。王黨軍兩翼察覺中線穩固,威脅最大的鐵騎軍又陷入中線混戰,一時不得脫身,皆齊聲戮力,向隊形散亂,指揮混亂的議會軍發起反衝鋒。克倫威爾一時不能擊潰王黨軍中線,又見兩翼即將崩潰,不得不放棄進攻,全力掩護大軍撤退。
馬斯頓戰役以平局收場,但議會軍的攻勢遭到遏製,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注:
真實曆史請參閱作品相關:同時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