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平定冀州(2)(1 / 2)

黃巾軍整頓人馬,過了十餘天,便再次向毛城挺進。這一次盧植下定決心不再上當受騙,即便黃巾軍以幾百人馬在城外挑戰,漢軍也不為所動,始終高掛免戰牌。

劉碩等得心急,在沮授的建議下,讓人做了個盧植的木偶,穿著花衣服,再加上塗脂抹粉,做得非常搞笑,然後到毛城外叫罵。

漢軍將士見狀,氣得火冒三丈,紛紛向盧植請戰,要和黃巾賊以死相拚。然而盧植下定了決心,硬是將手下諸將約束住了。他怕大家忍不住,居然下了道命令,所有人隻能在自己府上休息,不得到大街和城牆上去。這樣一來,生生切斷了漢軍諸將的信息來源。

各路人馬雖然鄙視盧植為人,但知道黃巾賊剽悍,也不敢單身試險,便這樣慢慢拖了下去。

劉碩見一時攻不下毛城,便和張角商量了一番,放棄了對毛城的包圍。一麵派人去京城製造謠言,說盧植貪生怕死,蟄伏毛城不出;另一方麵開始四處出擊,攻打漢軍城池。

至此,冀州比較有名的將領都已經敗在黃巾軍手下。剩下的文官武將,有了盧植的前車之鑒,哪敢和劉碩等人周旋,偶爾碰到一個不要命的,在太史慈等人手下也走不了幾招。於是乎,冀州各郡縣紛紛投降,也就是一年時間,冀州北部、東西部和中部地區幾乎全被被黃巾收入囊中,隻剩下魏郡周邊地盤,尚握在公孫侯手裏。

公孫侯老謀深算,但他絕對沒想到黃巾軍居然如此厲害,不僅沒被四路大軍圍死,反而輕鬆突圍,還消滅了漢軍的主力。接下來,朝廷派盧植北上,居然沒有通知到。這給公孫侯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趕緊讓人帶上禮物到京裏活動,總算保住了冀州刺史之位。接下來,公孫侯就輕鬆了,有了名將盧植坐鎮,他幾乎什麼都不用想了。在他看來,下麵肯定是捷報頻傳,自己隻要偶爾派人去盧植大營慰勞一下就可以了。

然而,結果大大出乎了公孫侯的意料。黃巾賊渠帥劉碩的確夠大膽,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居然分兵兩處,一部蕩平趙國郡,另一部直撲廣宗。以區區數千人馬,居然輕鬆取下了廣宗,隨後又在漳河邊截擊盧植,致使盧植部一下子失去了銳氣。可以說,盧植接下來的形勢,和初戰失利不無關係。

現在,公孫侯的好日子終於到了盡頭了。劉碩帶著五萬大軍直奔魏郡,氣勢如虹,幾乎沒有任何能阻攔他們的勢力。公孫侯怎甘如此束手就擒,趕緊派人往京城打點,希望能再派點援兵過來。另外又給公孫瓚去了信,讓他趕緊來救老父親。

………………

再說劉碩大軍,放棄毛城後,由劉碩帶領大部人馬直撲魏郡,而張角帶著剩下的人馬駐紮在廣宗,將廣宗當成了黃巾軍的大本營。張角成了事實上的後勤部長,負責供應糧草。劉碩為防後患,又讓高覽帶了一萬人馬,一方麵牽製毛城的盧植兵力,另一方麵還不失時機地攻城略地。這樣以來,就解決了劉碩的後顧之憂,劉碩帶領大軍,以勢如破竹之勢直奔魏郡而來。

在黃巾軍身後,遠道而來的公孫瓚曉行夜宿,試圖趕上劉碩,與之決一死戰,好讓公孫侯做好充分準備。但是,黃巾軍速度太快,沿途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攔截,因此一路凱歌,速度並沒有比公孫瓚慢了多少。

黃巾軍自廣宗出發,經館陶、內黃和陽平,然後沿水路轉而往西,避開了公孫侯的主力防線。在他的調動下,公孫侯不停地調動部隊,四處圍追堵截,總是失之交臂。這日,黃巾軍到達河邊,順流而下,鼓帆而行,隻見黃巾軍旌旗蔽日,浮江萬艘,端的是駛入長虹,不可遏製。公孫侯實在沒想到黃巾軍居然會放棄陸路,江上布防甚鬆。水軍一見黃巾旗幟,頓時偃旗息鼓,作鳥獸散。劉碩從來沒打過水仗,見此情景連連搖頭,本來想鍛煉鍛煉,居然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

直到內黃渡口,漢軍才第一次正麵和黃巾軍作戰。漢軍水軍經驗豐富,而黃巾人數眾多,雙方激戰一場,漢軍終於寡不敵眾,偃旗息鼓而去。但就是這麼一來,卻遲滯了黃巾軍的攻勢,給後麵追上來的公孫瓚創造了機會。當黃巾軍正準備繼續前進的時候,公孫瓚終於銜尾追來。黃巾軍為迎敵,從水麵走上陸地,與公孫瓚大戰一場。劉碩本以為公孫瓚不過一個草包,事實卻證明了他的錯誤。看來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故事的確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