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帶著涼州來的鐵騎,直奔毛城而去。在半路遇上了垂頭喪氣而歸的盧植等人。盧植見到董卓大吃一驚,連忙問出了什麼事。董卓趕緊大肆吹噓了一番,說是黃巾軍出動數十萬人馬,自己為了趕來報告,如何付出血的代價。
盧植等人在半路沒有攔截到黃巾軍,本就猜到要遭,現在有了董卓的證實,一切都成了現實。
“加快速度,盡快趕回去!”
盧植臉色凝重,大聲發布了命令。
“慢著!”
盧植話音未落,從左右兩側同時響起了聲音。盧植左顧右盼,左邊的是劉備,右邊的是曹操。兩人相互點了點頭。劉備先開口道:“曹都尉,你說吧!”
劉備尚是白身,曹操雖然敬重他,但也沒有必要和他客氣,便麵向盧植道:“黃巾賊早有準備。此時回去,大營肯定已經失守,賊軍業已布好防守,再加上我軍士氣低落,勢難挽回。依操看來,不如就此返回毛城再作打算。”
“那怎麼行?傅燮將軍死守大營,如果我們棄之而去,我盧某有何麵目見他?”
“盧中郎將”,劉備上前一步,“非常時期行非常事。犧牲一人而救大家,或者為一人而犧牲大家,孰輕孰重,請不要意氣用事。”
“這……”
盧植何嚐不知道這層道理,隻不過他以忠義立身,威名揚於海內,此事一旦傳出去,必將身敗名裂。盧植臉紅一陣白一陣,一時難以定奪。
“盧帥,該放手時且放手。傅將軍頗有見地,我想他也能夠理解你的抉擇的!”
程昱在一旁幫腔道。
“好吧!”盧植終於下定了決心,“全軍聽令,前軍變後軍,後軍變前軍,撤回毛城。”
………………
再說被攻破的漢軍大營。
傅燮帶著百餘人馬立在黃巾陣前,便如蚍蜉欲撼大樹一般。張郃、太史慈等人見傅燮一副以死相拚的樣子,不由得一陣大笑。
“無恥賊徒,有何可笑?”
傅燮怒目叱嗬道。
劉碩雙手抬起往下虛壓,製止手下主將的起哄聲。
“你可是傅燮?”
“正是本將軍!”
“我乃黃巾渠帥劉碩。久聞傅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哼,傅某今日不幸落入爾等之手,要殺要剮盡管對著我來,周一眉頭便不算好漢!”
“哈哈,我就喜歡傅將軍這樣的英雄好漢。不瞞將軍說,我劉某本不欲造反,奈何皇室不振,豎宦當道,民不聊生。黃巾軍多為農民子弟,為的是混口飯吃。劉某素質傅將軍愛民如子,常行為民請命之事,又何必為一人愚忠呢?”
對於傅燮,劉碩也是很佩服的,曆史上的傅燮可是個人物,連敵人對他都是恭敬有加。
先零羌叛亂時,進圍漢陽,傅燮作為漢陽太守堅守城池。
一天,傅燮在城樓上聽到賊軍之中,有人用自己的家鄉話喊叫。當他走到城牆邊上,看見一大片胡人騎兵下馬跪在城下,向自己叩頭。他一下子明白過來,這是家鄉北地郡的胡人。
胡人對他喊道:“我等皆懷太守恩德,不忍加害,願太守出城,我等願隨太守還鄉!”
傅燮之子傅幹,年僅十三,此時對父親說:“國家昏亂,遂使父親大人不能容於朝堂。現在大人的兵馬不足以自守,不如聽從羌胡之言,還歸鄉裏,等天下有道,再出而輔政。”
傅燮止住兒子繼續往下講。
“你知道,我是一定要死於國事的。隻有聖人才能通達地處理節操問題,其次隻能守住自己的節操罷了。當初殷紂王暴虐天下,周武王興師為民除害,而伯夷卻以為以下犯上,為不義之舉,故而不食周粟而死。我遭亂世,不能養浩然之氣,卻又食了朝廷的俸祿,又怎能逃避國難?我還能去哪兒?必死於此!你有才智,勉之勉之!我的主簿楊會,乃是我家的程嬰,可以托孤,今後,你可依靠於他。”
第二天,叛軍做好了一切攻城的準備,擺開了陣勢。臨下達攻城命令之前,叛將王國讓已經投降的酒泉太守黃衍到城下喊話:“南容君!天下已非複為大漢所有,南容君是否有意擔任我等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