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錚沒有在燕國大搞清掃燕國勢力的清掃,她在將開荒的土地分發給燕民後,發現燕民不夠地分,她就主動將輿地和衛地給劃一部分出來給他們。

這次的劃分,她有意將燕人的比例填充到輿地和衛地,讓燕人在衛民輿民的群體中總是占有人數優勢的狀態下,達到一個平衡。

為了新燕人的身份認同,她還特地強調文化認同,讓朝廷的史官為整個輿史衛史單獨摘出典範來做出一本曆史教科書,並且稱前三國為割據時代,而輿國和衛國也變成了舊割據政權。

大一統的觀念開始在她的宣傳和各種領域的推動下,盛燕的認同,盛燕人的身份開始所有人心裏紮根。

本來容錚就是時隔三百年又一個大一統的皇帝,她現在有絕對的權力決定任何人的命運。鑒於容錚不是開國皇帝,但她卻是九州園大一統,盛燕創始皇,所以讓後世在稱她的諡號是燕高祖還是燕太宗時,一度成為了曆史迷們始終討論的地方。

但是她的貢獻卻奠定了後世燕華人的身份。

農作物的生產,織布量的紗錠也增加到八十八個,織布量越發創新高,民間女子也隨著紡紗車,參與經濟貢獻而開始拋頭露麵。

雖說還是有古板保守的家庭認為女子不可拋頭露麵,但大多數為了生計還是讓女兒出去讀書出去做事,再加上民間的家庭裏互相影響,那些沒有讓女兒出去尋工的人反而在別的家庭成為了窮家庭和富家庭的區分。

這在盛燕現在的社會已經成為了主流的判斷,如果你的家境不怎麼樣,兒子又少,女兒多卻還是沒有擺脫饑餓,那就是你家沒有響應政策讓女兒出去務工賺錢,你家既然那麼傳統,那他們家女兒嫁進來豈不是要受苦?

於是這些家庭在新觀念的包圍下,逐漸也不得不改掉陋習,將女兒送出去見見外麵的世界。

而現在判斷一個家庭是否門第好,還得看他的女兒有沒有出去務工?或者讀書了,現在在哪個衙門口做事?如果不用做工還讀了書,十有八成就是殷實門第,哪怕不是很有錢,這樣的家庭也非常有前途。

這種不用在外工作的家庭反而成為了盛燕民間的追捧。

也有官員不喜女子為官,開始夥同其他官員扭成一股勢力反對女子入仕途讀書,因為這和戰時不一樣,現在已經大一統了,所以不需要那麼多後勤女官,尤其是地方女吏。

這樣反而會使得男女大別模糊,造成更多官場上的貪腐,甚至還以女兒家名節來做文章。

容錚結合當下社會,她推出了一個女官的待遇和保障,那就是女官在遇到上官威脅,下官的騷擾可向巡察衛立案。女官的聲譽將會是朝廷的聲譽,同樣其他官員的聲譽也是朝廷的聲譽。

這條規矩直接讓那些還有諸多借口的官員閉上嘴巴,還有人不死心去拉攏別的官員一同進言,可不少官員家裏的女兒都在陛下開放女官製度後受利了。雖說女性在生理優勢處於弱勢狀態,但又不用她們上戰場,所以一些不需要體力,可以調節人事後方的職位卻特別需要女性。

開始還有很多男人不適應,等這三年戰時的調控下,不少人逐漸認識到女子參與的重要性。

於是,既得利益者紛紛模棱兩可起來,一邊覺得反對的人說的對,一邊又不鬆口一起向陛下反對女子為官。

更何況現在很多女子通通都擠在陛下新創的工藝科,科部去了。

那些文科大權的官員已經占據了位置,見自己的官帽沒有威脅,他們也紛紛不願意得罪陛下,倒是有三公大臣開始提起陛下子嗣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