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2 / 3)

這是七夕當日街上都會售賣的磨喝樂,讀著古怪,從佛教眾神之一演化而來,多年叫著也叫習慣了。

阿夏把那小玩偶拿起,對著光瞧了會兒,從輪廓中勉強認出了這應當是她。圓臉大眼,熟悉的綠色衣衫。不過也確實是盛潯自己刻的,因為刻得著實好笑。

她笑夠了,才把綁在油紙包上的紅線拆開,一袋是巧果,另一袋則是江米條。

兩樣都是每年七夕家家必備的糕點,巧果也並非是什麼果子,而是用糖、油、麵粉揉出來的團子,顏色黃而透白。

上頭還要刻花樣,就搓圓揉長條並非鎮上百姓的偏好,他們更愛在上頭用模具印紋樣,諸如鵲鳥、荷花苞、飛燕又或是雙喜。

這巧果吃起來口感偏甜,倒是滿足了小孩的口味,不過大家吃得不算特別多。更多是在七夕這日,找繩線把巧果綁起來,掛在木棍上頭,要是愛俏,那就再往上栓些穗子。

至於江米條,應當算是特有的風俗,至於為何要吃,阿夏也不知曉。隻知道年年今日,她娘都會做些出來,鄰舍送一點,再放到街上支個攤子賣。

所以阿夏也知道如何做,這是用糯米粉做的,不過得在做麵團的時候,往裏麵放化開的麥芽糖,這樣甜味能更好得滲入。

揉好的麵團,需餳段時辰才好,搓長條入油鍋,表皮不能幹。

幹得炸下去就要裂開,得保持點溼潤,還需要硬一些,不然那是在炸糯米圓子,皮肉粘連,軟糯粘牙。隻有濕而稍硬的糯米條,才能炸的黃胖,圓鼓鼓的,再淋上一些糖漿。

所以入口起初是甜,咬到江米條後,免不了哢嚓聲,表皮炸的過於酥脆,一點都不粘牙。

阿夏吃得不算多,主要這玩意真的不能吃多,有一年吃到嘴角起泡後,她就再不敢一日嚐半袋了。

也隻能借花獻佛,把這些送給大家嚐嚐,不過她爹娘都出門擺攤去了沒在家,他們準備趁著今日再賺一些。

她出來後有點遺憾,她娘居然擺攤都沒有叫上她,不過很快,阿夏也就全然拋開這個念頭。

外頭傳來幾聲砰砰的敲門聲,緊隨其後的就是山桃的聲音,“阿夏,起來了沒呀?”

阿夏故意沒應聲,悄悄往門邊走,就聽見她跟曉椿說,“起得太早了些,阿夏指定還沒起,叫也是白叫。”

“誰說我沒起的,”阿夏走過去打開門,挑著眉看她,“我今日起得很早好嗎。”

“哎呦,真是難得,”山桃瞟了她的臉一眼,而後手搭在阿夏的肩膀上,把她往裏頭帶,“昨日我們本來過來了,不過遠遠瞧見你和方大哥出去,知道有要事做,想想便也回去了。”

曉椿瞧她麵色與平時無異,才鬆了口氣,其實本來她們就是想來看看阿夏如何。盛潯又在臨走前懇請她們這段日子多多看顧著點阿夏,不過就算他不說,兩個人也是會這般做的。

所以她道:“今晚到我家裏睡吧,剛好那個露台我還備了躺椅,可以觀星,連蜘蛛我爹都幫我捉好了。”

曉椿家裏的人膽子都大,他們家男丁都是靠山裏捕蛇發家的,雖說現在不捕了,改行賣些紙燈籠,可深夜去山裏捕知了那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從家裏的縫隙牆角捉幾隻蜘蛛,那真是小菜一碟。

阿夏和山桃兩個人是受不了這玩意的,雖說要捕蜘蛛關上一日,從結網來看女子是不是手巧,若是蜘蛛結的網是圓的或是方正,就叫得巧。

可她們每次都避開老遠,實在是看不得那些毛茸茸又灰撲撲的觸角,也隻有曉椿會湊上去看。她這膽子大的,要不是女兒身,還想跟船一起去海外列國看看,不過也止步於此,她本人倒是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