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調虎離山(四)(2 / 3)

但是現在,他們卻在身上冒出一股冷汗,這支從騰越崛起的明軍對真滿洲兵毫無畏懼之心,更數次戰勝八旗主力,隱隱的有一種威名更勝的勢頭。如果是他們進攻卓羅的八旗兵,誰也不敢打包票,卓羅一定能夠堅持得下來。

再加上,他們在這裏同明軍交戰如此之久,雖然能夠看到李定國的旗幟在山頭不停的飄揚,但是鬼知道李定國還在不在這裏,因為眼前的這支明軍與他們以前遭遇的明軍戰鬥風格迥異,相比於善於使用地雷、騷擾和伏擊的李定國部來說,眼前的這支軍隊,更加善於打陣地戰。

如果清兵大營遭到李定國和昆明的夾擊,吳三桂的嫡係親信們,在心底裏,已經給卓羅統領下的八旗兵宣判了死刑。

八旗兵一敗,那些心懷兩端的投誠兵那裏還會堅持,說不得立刻就會倒戈相向。

等到清兵大營慘敗,昆明之敵再向他們這支孤軍發動猛攻,則清兵的雲貴主力將蕩然無存,西南戰事敗局已定,無力回天了。

如此的結局,讓吳三桂麾下的眾將領不寒而栗,神色之間,不由自主的看向山頭上孫永金的旗號。進入雲南之後,一切都很順利,李定國和白文選已經被逼迫得逃亡邊地,大量的明軍源源不斷的投降,更是讓吳三桂的實力急劇膨脹,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些投誠兵最終將被他們消化,徹底的效忠於他們。

可是,自從孫永金在騰越崛起以來,連斬清兵大將,一路殺到昆明,這次的調虎離山之計,說不得又是他的主意。

想到這裏,吳三桂的嫡係親信就是一陣憤恨,一名將領不假思索的說道,“自從這個人在騰越興起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順當過,如今看這情形,恐怕他沒有在此處留下多少兵馬,不如乘機一鼓作氣,攻破他的山頭,殺了此人。”

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反對,“那姓孫的根本就是有備而來,盡管兵力可能不多,但絕對不是我們急切之間能夠攻得下來的。如果在這裏擔擱太多的時間,被昆明之敵合圍,我們就算是徹底的完了。要我說,現在我們應當乘著明軍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掐斷我們退兵的道路,迅速撤退。昆明就不用管了,直接撤回貴州,同多尼的八旗、李本深的綠營合並一處,或許還能堅持。”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立刻就有人陰陽怪氣的說道,“你的家眷不在昆明,當然能夠說得出這樣的話。”

一句話出來,剛才那名建議的清兵將領,頓時氣絕。

不過,他不說話,不代表其他的清兵將領也不說話,隻見有人指著剛才陰陽怪氣的那人說道,“如果不是你們急著把家眷遷入昆明,享受榮華富貴,會被人抓住嗎,會被人當作人質嗎。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保全我們整支軍隊,而不是保全你的家眷。”

聽到他的話,另一名沒有家眷在昆明的將領也大聲嚷嚷著說道,“沒錯,隻要我們實力尚在,緊緊的抱成團,清廷就不敢小看了我們,我們的地位也才能夠得到保障。”

雖然此人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那些家眷在昆明城裏的,有著自己的一番考慮,所以絕不肯讓步,雙方吵成一團,然後齊齊的看向吳三桂,要讓他拿出一個主意出來。

吳三桂冷冷的看著他們,輕輕的錘了錘那些有家眷在昆明城裏的將領,然後緩緩的說道,“你們都是跟我從遼東殺過來的老弟兄了,你們說說這十幾年來,我吳三桂有沒有虧待過你們。”

眾將領麵麵相覷,不知吳三桂為何突然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不過也有明白的人知道他的意思,咬了咬牙說道,“當年闖賊攻打山海關,如果不是王爺帶著我們掙紮出一條路來,說什麼我們也活不到現在。如今天下大定,更是王爺為我們搏出了一番富貴,要我說,王爺為了我們這些遼東的老弟兄,可說得上是嘔心瀝血,所以,今天我撂下一句話,王爺讓我往東,我就往東,王爺讓我往西,我就往西,決無怨言。”

這個時候,石國柱也是回過神來,大聲說道,“王爺,請下令吧。”

“好!”吳三桂欣慰的說了一句,然後把目光同樣看向山頭上孫永金的旗幟,看著李如碧在火槍的齊射下,再次敗下陣來,然後做出了決定,因為冷靜下來的他,已經能夠判斷得出,李定國十有***已經不在這支軍中,而是朝著清兵大營殺奔而去。

可真夠狠的啊,他默默的念叨,然後再轉過頭來,麵向自己的嫡係親信們。

====================

吳三桂在那條狹隘的小道上,正打得激烈的時候,一支軍隊同樣也在崎嶇的山路上飛馳。

衝在最前麵的是孫永金的火槍騎兵,雖然披著鎖甲,但是在崎嶇的山路之中,依然能夠縱馬飛馳,沒有一丁點困難,仿佛他們天生就應該在山路中行走一般。

從這種行軍之中,基本上就能夠看得出一支軍隊的素質了。

李定國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對於這種軍隊的素質,感覺尤為明顯,於是心中忍不住一陣感慨,擁有如此精兵,怪不得能夠一舉扳回雲南的局勢,要把清兵的主力部隊全都埋葬在這塊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