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孫新的士兵雖然退了,但守城的清兵誰也沒有感受到輕鬆的滋味,甚至於眉頭皺得更濃了。那些士卒或許是無可奈何,隻能聽候當官的命令,當那些將軍心思就要活泛很多。
永昌城的淪陷他們是知道的,那些人真正的攻打的時間根本就不長。可是,像永昌這樣的城池就這麼淪陷了,然後敵人的騎兵就開始出現在大理的附近,接下來是源源不斷的步卒。
現在,大理府的境況比永昌還要不如,至少永昌府沒有出現百姓的騷亂。
這時,聽得有人說道,“這些城中百姓肯定是靠不住了,不如……”
隻見那名將領做了一個殺頭的動作,周圍的將領麵色冷清,沒有多少人應和,若是以前,他們或許真的能這麼幹了,但現在,他們還是有所猶豫的,如今的大理基本上可以說是敗局已定。
吳三桂的大軍依然在攻打沅江,昆明的一部分八旗兵根本就沒有出來的意思,他們大理府現在就是在孤軍奮戰,同時,他們還聽說,周圍的州府同樣遭到了明軍的攻打,恐怕淪陷是遲早的事情,那個時候,他們就會越發的孤立了。
說起來,現在他們大理府的作用就是拖住明軍的腳步,給予昆明,給予吳三桂足夠的時間。
不過,孫新顯然也知道這一點,在大炮剛剛一到,就對大理府發起了攻擊,要徹底的打敗雲南的清兵不可能僅僅隻依靠他們的力量。他們現在對大理攻打得越猛,對沅江的支持也就越大,若是能夠威逼到昆明,那麼吳三桂就不得不回師。
所以,一開始發動攻勢,就展現出了無以倫比的淩厲。
這種攻勢顯然嚇到了那些清兵,所以對於那名將領的提議,有人私下裏搖頭,若是真的做出這種事情,那他們想不死絕都不行了。因為這樣就徹底的堵住了投降的路子,也喪失了最後求生的機會。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間又有消息傳來,“順寧府降了!”
孫新並沒有堵住所有的消息,仿佛就是有意的一樣,就是要告訴他們,如今大理已經是孤城一座,而且吳三桂和多尼都放棄了他們。
因此,順寧府投降的消息,很是輕鬆的傳達到他們的耳中。
在座的清兵將領心中一陣震動,順寧府的駐軍之中有不少都是清兵之中的綠營,說起來也算得上是對滿清忠心耿耿的一群人,雖然對於守城來說,他們人數稀少,但是,他們會投降還是讓人意料不到的事情,他對於在座將領的衝擊是無以複加的。
那名剛剛說著要屠盡滿城百姓的將領睜大了眼睛,唾罵了一聲。
周圍的將領仿若未聞,隻是在那裏低頭沉思著什麼,不過,這種神色轉瞬即逝,他們是不會讓人看出自己心中真正想法的,因此在座的人,有不少人還是相當的忠於清廷的。
第二天,攻城還在持續,在紅夷大炮的轟擊下,城牆顯得更加的搖搖欲墜,越發的讓人感覺到沒法堅守了。同時,更多的消息也在傳來,那些被永昌府苦苦逼迫的明軍也漸漸的重新活動起來,聽說吳三省投入孫七的部下,這支小小的偏師隨著這些明軍的加入,已經不能再僅僅稱為一支偏師。
同時,雲南的北麵也不安寧,麗江府陷入困境之中,為了攻打永昌,那裏的兵馬也調動了一部分,再說那裏清兵的力量本來就不穩固,所以一遭受攻擊,就感覺到難以支撐。
而且孫帶著軍隊突入麗江府,沒有急著去攻城,而是去收攏那些明軍。有了廣寧王這樣的頭銜之後,這樣的事情變得不更加的輕鬆,出去的時候隻是兩千人,但如今在向麗江府發動進攻的已經達到五千之眾,同時,裏麻司重申自己是大明的一部分。
這些土司可精明得很,一旦麗江淪陷,那些裏麻司就完全的處於了明軍的包圍之下,與其等到那個時候明軍來收拾他們,不如現在就有所表示。然後,就是三千土司兵出境,要與孫一回師,共同攻打大理府。
聽到這一個個消息,特別是那些投降倒戈的消息,大理府的清兵是既震動,又心動。
不過,他們在看向那些依然還忠心耿耿的要為大清殉國的人,心中還是有一點猶豫,生怕謀事不密,反遭所害。
但是,隨著孫新的攻勢越來越猛,以及射上來的一封招降書,就算心中還是有點害怕,就要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