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降了吧(1 / 2)

第六十六章 降了吧

挨炮轟的日子過得異常的艱難,不過最讓人沮喪的則是從周邊傳來的一個個消息,在攻城的同時,孫新也展開了一場宣傳戰。先是有意放清兵的傳信兵過來,把大理府被拋棄的傳言鬧得沸沸揚揚,緊接著,附近州府淪陷的消息一個個的傳來,說起來,他們大理府承受著明軍主力的攻擊,卻堅持得最久,已經夠對得起人了。

降了吧,有人開始悄悄的這麼思忖,若是讓戰事再慘烈一些,隻怕外麵的明軍怒極之下,將不會再接受他們的投降。

他們相互張望著,開始有所小小的行動,黑夜中,一個小小的人影竄入孫新的大營之中,開口就是問道,“若是我們將軍帶人投誠,將來是個什麼待遇。”

孫新上下打量著他,也不含糊,說道,“除了軍隊必須接受整編以外,其他的地位一概不變,如果能夠在奪城之時有所貢獻,那麼就算提上一提也不是不可以。”

聽到“整編”二字,那人心中微微一跳,顯然是心中有所猶豫。

孫新作為主帥如此之久,雖然是個克隆人,對於他的心思也看了個明白,不過卻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整編是孫永金對這些清兵提出來的最低要求,任何不接受整編的投誠,他寧願不要,寧願付出犧牲。這是一個不可動搖的原則,他們盡管很想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大理,不過,卻不想因此開出一個不好的頭來。

至於欺騙他們之後再進行整編,孫永金不是沒有想過,不過很快就否決掉了,他不是那麼短視的人,背信棄義可以獲得一時的痛快,但卻會讓綠營從此不再輕易的相信他們,不會再輕易的投降。

這回過來的就是一個綠營,屬於洪承疇選派過來的清兵,與趙布泰一起來到雲南,剛剛作惡了一番,沒想到形勢就急轉直下,滇西幾乎就處於全線淪陷的地步。

那名被派過來的使者顯得很是掙紮,隻要是打過仗的,都知道兵權的重要性,他不能肯定一旦接受整編之後,是不是正的還能保證原來的地位。

這時,孫新又是說道,“我們不會在大理停步,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綠營投降,所以,你們絕對可以放心,我們不會做那種短視的事情。”

說到這裏,那名使者也是明白,整編是不可以繞過去的底線,於是說道,“等我回去轉達一下意思如何。”

“沒問題!”孫新很不在意的說道,有人投降自然更好,就算沒有人投降,他相信要攻下大理也不是那麼難的事情,畢竟大理府的清兵被調走得太多,又在永昌府境內被殲滅了如此多的人,現在的他們不過就是在勉力支撐而已。如果不是城中有幾個清廷的鐵杆死忠,或許現在已經降了。吳三桂也正是對他的那幾名清廷的鐵杆死忠充滿信心,所以才敢於撐在那裏攻打沅江。

不過,事情的發展總是不能太如人預料的一般,實際上,願意投降的人,又何止是那麼一撥。那些手握重兵的固然有著投誠與討價還價的資本,但那些沒多少兵馬的小軍官同樣也有著撬動局勢的能力。

就在那些城中那些掌管一營的將領還處於猶豫之中時,幾個小把總聚在一起,他們同屬於一個營之中,繞開了屬於漢軍旗的長官,一邊探聽著城外傳來的消息,一邊在密謀著什麼。

“隻要接受整編就可以了嗎?”那些小把總滿臉驚喜的問道。

對於他們這些小軍官來說,整編什麼的根本就不是問題,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兵馬,更不可能將他們作為亂世之中安生立命的根本,隨便一支稍稍強大一點的武裝就能夠輕易的掐碎他們那百多號人。何況,在慘烈的攻城戰中,他們同樣損失慘重,早就沒有原來的滿編人馬,所以聽見孫新僅僅隻是提出了整編的要求後,如何能夠不大喜。

就在這時,那名出去聯絡的親信士兵又說道,“他們的主帥說了,如果能夠立下功勞,說不得還能有所封賞,就算是提一提官爵也不是不可以。”

聽到這裏,那些小軍官們又是一陣驚喜,心思暗動,若真的能弄開城門,說不得還真能提上一提呢。

不過,那名出去聯絡的士兵還沒有說完,隻聽得他又是繼續說道,“聽說孫殿下已經派兵去緬甸迎接陛下,若是皇帝來到永昌,隻怕孫殿下又會立下一個大功,就算被冊封為二字王也不是不可能。”

這一番出來,讓那些小軍官越發的覺得投靠孫永金有前途,將來隨著他水漲船高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