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他們相較之下,在大西軍和永曆朝統治的時期,雲南是連年豐收,就連清兵入滇的前夕,雲南百姓,依然在準備著忙於過年,仿若在太平年間一般。
李定國在從昆明敗退的時候,更是考慮到清兵會因為軍糧缺少,而收刮百姓,因此沒有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把數座糧草留給了清兵。可就算這樣,雲南依然變得如人間地獄一般。
所以,沅江那嵩起義,頓時就能得到各個土司的支持,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孫七一入隴川,他們轉眼就調轉旗幟,同樣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今,隻見得這麼一支清兵一路殺進永昌府裏,當先的一名將官沉著臉,朝著楊珅所在的地方直奔而去。
踏進府中,也不讓人通報,直接就帶著兵丁衝將進去。那些府中的兵馬,一看他們的模樣,也不敢阻攔,隻是急著要去府中通報。隻是可惜,那名將官走得太快,轉眼就踏進楊珅房裏,把一份軍報直接丟在他麵前,怒聲說道,“這就是你鎮的永昌府,三萬大軍聚集於此,就這麼看著隴川陷落,芒市叛變嗎?如今更是讓賊軍逼到潞江來了,難道你還打算把整個永昌府都丟給他們嗎?”
一番話劈頭蓋臉的罵過去,絲毫不留情麵,一點也沒有顧及到楊珅的身份。不過,就算如此,楊珅也不敢在他麵前有分毫的怒聲,因為此人是正宗的八旗,固山額真趙布泰。雖然磨盤山一戰,他遭受沉重打擊,但在這裏,他說話的嗓門,絕對不比吳三桂要小。
不過,楊珅終究是混慣了官場的,即便是碰上了這種情況,也是不慌不忙的說道,“將軍有所不知,騰越一地,道路艱難,如果曠日持久,我軍糧草難以為繼。何況,據說那個孫永金還是當地鄉紳,地形熟悉,若是讓他帶著我們在茫茫大山中兜圈子,隻怕越發的難以抓得住他。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隻有做好萬全準備,才能一舉擊破此等逆賊。”
趙布泰心知他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就在前不久,磨盤山之戰後,就是因為糧草的問題,才不得不撤兵,任由李定國帶著主力部隊,撤入南邊。
不過,他心中雖然知道,但卻另有一番計較,他早就在雲南這個瘴疾叢生的地方待厭了,隻想早一點結束戰事,好回京去,涼爽涼爽。於是冷笑著說道,“做好萬全準備,什麼樣的萬全準備,要等到吳三桂平了沅江,把十幾萬軍隊一起拉過來,才算萬全準備嗎?”
楊珅看他眼神,知道今日不掏出點東西,沒法繞得過去。雖然心中很想說,就是要讓雲南保持著十幾萬大軍才是,不過,這種話,怎麼說得出來,隻見得他依然笑容可掬的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實際上下官早有計議,那姓孫的賊人手下盡是當地山民,頗熟地形,與其讓我們跟他一起在大山之中兜圈子,不如等到他進攻騰越,鈍兵於堅城之下,到時候進退失據,我們再一舉破敵,不是更加可以一勞永逸麼。”
趙布泰眼皮兒微跳,這種計策不是不行,他也知道,若是不能攻破騰越,有所發展,那個人再怎麼蹦躂,也蹦躂不出個什麼名堂,邊地艱苦,瘴疾叢生,根本就養不了太多的兵。因此,一時間竟想不到該如何去反駁於他。
不過恰在此時,一名傳信兵急匆匆的跑來,“急報,急報,姓孫的那個部將帶著兵馬在潞江繞了一圈之後,直接朝著南邊去了,揚言要打通與偽王李定國的聯係。”
那名傳信兵話音剛落,隻覺得府中氣氛似乎有一絲不對,而趙布泰聞聽此言,頓時“哈哈”大笑起來,朗聲說道,“楊珅,你如意算盤打得很好,可惜別人去不肯依著你來,若是李定國再來到這永昌,你認為這裏還安穩得了嗎?恐怕沅江未平,你永昌又亂了吧。”
說完之後,他扭頭走了出去,就在即將跨出大院的時刻,隻聽得他大聲喊道,“楊珅,你沒膽子去騰越走一趟,我趙布泰就親自代你去走一趟好了。”
話音剛落,趙布泰已經走出府中,出門就吆喝著他的滿洲兵,又是一路成風,朝著騰越殺了過去。
楊珅眼看著趙布泰的舉動,氣得直跺腳,想不到這個家夥,隻是剛剛一來,就把一番盤算,徹底的給打亂。
他此去,無論是姓孫的滅了他,還是他滅了姓孫的,都免了不了他楊珅的責任,於是心中焦急,隻得點齊兵馬,跟了上去。
永昌城外,幾名哨騎看著眼前的一幕,用筆寫下幾個簡體字,“永昌城,大軍盡出,約兩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