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對於沈凝雲來說是一個很忙碌的一年,主要是生產線建設的問題。【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沈凝雲終於與郭士銘等人將自行車、摩托車、汽車、拖拉機的零部件標準確定下來後,又建設起了流水生產線。
這些生產線圖紙已經確定下來,各零部件製造廠也全麵鋪開,到1907年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可觀的產量了。
在張掖鋼鐵基地,沈凝雲提出的頂吹、底吹轉爐煉鋼法經過近四年的摸索,終於是取得了成熟的技術。
轉爐煉鋼技術是有極大的優勢的,爐齡高,生產快,適應性強,建設成本低,比平爐煉鋼高效率得多。質量方麵,轉爐鋼的質量經過幾年的摸索下來,已接近平爐鋼。
“這一技術的突破,意味著我們中國的煉鋼技術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冶金生產力已經大幅度超出歐美。”白成明欣喜萬分的對沈凝雲做了報告,“有了這種技術,那些高酸性的鐵礦石我們也能夠冶煉,這種鐵礦石的進口價格是非常低的,我們還可以從國外進口高酸性鐵礦石,在冶煉過程中我們還能製取硝酸。”
“嗯!這個方案不錯。”沈凝雲給與了肯定,此時西北工業一定程度走的是出口型模式,有出口必然要有進口,否則隻是拿到一堆不能吃的黃金白銀,等於是給人做事,而內部建設所能投入的勞動力就少了。
因此必須也要進口,但是進口工業商品不符合西北利益,因此進口原材料是很好的模式。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規模太小無法發揮生產力優勢。所以我們要建大爐子,先建一個日產500噸的轉爐吧!然後再向1000、2000的層次跨越。但是要注意一點,我們必須封鎖這個技術。所有進鋼鐵廠工作的工人,都要土生土長,工程師必須思想過硬,有充分的民族精神。同時還要防止工人與外界頻繁接觸。”沈凝雲對白成明交代道。
“是,少帥。”白成明對這方麵也十分認真對待,這年頭國與國之間,拚的就是鋼鐵。就是太祖時期,還是拚鋼鐵。
此時西北冶金業有了轉爐煉鋼技術,自然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式發展。要知道,蘇聯在二戰後還是發展平爐鋼。轉爐鋼是日本在6、7十年代開始發展的東西。原理並不複雜,以當前西北工業有內燃機和電動機的前提下,轉爐鋼並不是什麼難題。難點在於意識,有沒有發展這方麵技術的意識。
就像是一層紙,一捅就破的。
因此要嚴密封鎖這個技術。生產力的高低,國家先進還是落後,是取決於你比別人高多少的。就如後世的中國,比古代生產力高多了,但還是發展中國家,因為生產力比不上歐美。
有了比歐美更高的生產力,那麼中國就是先進國家。
轉爐鋼的出現,使冶金方麵的生產力大幅度的提高。
就技術封鎖方麵,還是比較簡單的。鋼鐵冶煉,其實不需要太多工人,特別是這麼高的生產力的狀態下。
就如後來的美國,鋼鐵產量高達1億多噸,鋼鐵工人隻有20萬在崗。當然,美國用的煉鋼技術,主要還是轉爐。隻是他們的轉爐建得很大,有些則用了更先進的電爐。
要把轉爐造得足夠大,生產成本才能降低。
此時美國最大的煉鋼爐,日產250噸。而西北集團要建設的是日產500噸的轉爐,實際上爐子都差不多大,但是轉爐效率更高。
等於說西北鋼鐵,在崗工人數量不會超過20萬以上。要想反間諜,首先要做的就是封鎖轉爐鋼消息。再則,能接觸到技術的工程師要簽保密協議,還要對其接觸的人群進行排查,這方麵軍情局有相關製度,企業也有其意識和製度。普通工人方麵,能接觸到技術的不多,但在招募時也要防範被間諜混入,這一點還是比較好把關的。日本間諜最為活躍,不過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甚至是從小把日本孩子送到中國,讓中國人將其養大,然後從事間諜活動。
對外可以繼續宣稱用平爐技術,轉爐技術則不見報紙,不宣傳。
轉爐鋼的生產力,將使中國的重工業生產力迅速增長。
隻要生產力上去了,整個社會每個人再加把勁多幹點活,在戰爭潛力的建設的同時,民生也就上去了。
06年,西北工業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因為股市的出現,為西北企業提供了一個融資的平台。
西北的股市,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融資,從而將那些積壓的無效資金流通起來。當資金流通速度越快,效率越高,那麼一個國家就越發達。
同時西北也湧現出了第一批民企,很多商人、地主轉型辦實業,填補了財團所無法顧及到的領域。
西北的工業商品種類開始進入一個完善的階段。
民企如果辦得好,在一些財團空白領域,財團會對其進行注資,從而民企獲得了更多的資金,同時也享受到了財團擁有的資源,還可以在政策上有一定優惠。這樣一來,雖然股份被財團控製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但是民企老板賺的錢卻是更多了。
西北政府還鼓勵學生創業,鼓勵他們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同時這一年西北也推出了專利法,鼓勵學生、工人改善生產技術。
沈凝雲雖然懂得製造業,但是並不是所有領域都懂的。因此還是需要靠文化群體及工人對生產力進行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