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變(11)(1 / 1)

九月十六日,在跟康有為交談了三個月後,光緒找到了袁世凱。當時的袁世凱,是北洋新軍的老大。之所以叫做“新軍”是因為,那是袁世凱親自召集、訓練的人馬。因此,道上的人都親切的稱呼他為:我的朋友,凱哥。

光緒之所以召見袁世凱,是因為這些天的一些不祥預兆。

在自己頒布的所有條令中,除現在的北京大學得以實施外,其餘的要麼半途而廢,要麼官員裝聾作啞。在自己統領的所有官員中,隻有湖南巡撫陳寶箴最為聽話,事情辦得也是最好。

這無疑給光緒提了個醒——朝中有人作梗。他知道是誰,隻是,自己沒有實力去扳倒那顆絆腳石。

一百天的實驗證明,自己的決策是對的,現在,無論是政治、民生、經濟還是軍事,都得到了恢複和發展,並且有欣欣向榮的傾向。但同時也證明,朝中的那些老匹夫總是跟自己對著幹。跟頭倔驢似的,讓他們往東,他們偏偏哪裏都不去。憤怒的光緒想到自己好歹是個皇帝,豈容他人觸犯自己的逆鱗?於是,就想到了手握兵權,似乎不打算靠岸的袁世凱。

既然你不選擇靠岸,老子就拉你靠岸。

得到接見的袁世凱,閉著眼睛思考了一下,也就是一下。隨即,領命去見光緒。

二人的談話氛圍十分輕鬆,光緒有意無意的透露著拉袁世凱上岸的意思。袁世凱是什麼人?此人乃是名動京城,玉樹臨風,貌比潘安,器比驢大,錢比鄧多,智慧與無恥的化身,經常搞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小淫蟲袁大頭。

如此之人,豈會不明白光緒的意思?但他依舊打著哈哈,原因無他,袁世凱現在還不清楚到底是誰握著最後的王牌。光緒還是慈禧?這是一個問題。既然是個問題,那就考慮一下,啊,考慮一下。

見袁世凱打著哈哈,光緒也沒了談話的意思。於是,草草結束了這場並不成功的談話。

在回家路上的時候,袁世凱不無得意。歎息著光緒有一腔熱血,卻終究用錯了時機。政治就像A片一樣,若是快進,便到處是高潮,如此,便也無所謂高潮。必須慢慢來,穩紮穩打才能享受過程的樂趣。

轎夫們抬著轎子,晃晃悠悠的往前走。這時,轎內傳出袁世凱的聲音:去直隸總督榮祿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