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這便是這位士族襟袖的與眾不同之處吧。
此時,中書監又宣讀到了關於昭王的一段旨意:“……昭王李徽平普泰寺有功,賜居明月清暉園,望來日為國效力,不負朕心。”
李徽愣住了。◆思◆兔◆在◆線◆閱◆讀◆
陸方和李徹也沒有想到,原來李衍對普泰寺的處置還有個第三個用意——順理成章地把昭王掌控在了手心之地。
明月清暉園,說來也是皇家園林,而且並不小,但其有兩個特點:一是位於金陵城外,二是也有禁衛看守。
現在是賜居,卻沒說賜給昭王,便等於“你隻是可以住”,換過來說也就是,那些禁衛不會撤,因為他們看守的是“皇帝的”園子。
但李衍卻又說望其來日繼續為國效力,這就很有用意了。
這次普泰寺的事,李徽為了給自己謀個平安,得到新君信任,可以說是衝鋒在前毫不猶豫,反而陶伯璋這個將要率軍的人卻沒怎麼做那些“粗活”,可後者回來之後卻被李衍留下來說了半天的話。
現在陸方有些明白了,李衍這是要把昭王放在眼皮子底下用,所以要讓李徽始終都活在危機感裏,但又不讓對方失去希望,如此才能讓李徽每一次辦差都盡心盡力,而且辦的差也絕不會是能討好人的差事。
李徽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可以在擁護他的人身後安享聲名了。
他不知李衍上位之後這一係列舉措中有多少是陸玄的出謀劃策,但他可以肯定,昭王是徹底廢了。
最後頒布新政旨意,不出所料,李衍連著廢了好幾個稅收名目,頭一個點名的就是過衣稅。
接著便是整頓沙門事務,命昭玄寺按照地區、寺院規模和登記在牒上的所有僧人名錄,按照具體要求分門別類,將那些圈地麵積和僧人數量超過規定的全部做出清理,該還籍的還籍,該收地的收地,還嚴格規定了哪些人不可以出家,著令還歸編戶,不可逃避從軍之責,並鼓勵農耕。
聖旨宣讀完後,李衍便親自開口提到了太上皇的修養之事。
“不知眾卿可有何良策?”他問。
李徹默默深吸了口氣,站出去,將那日在紫宸偏殿內說的可將父皇送去長生觀修養的話又“建議”了一遍。
“陸丞相覺得呢?”李衍朝陸方看去。
後者隻沉吟了一息便站了出去。
“臣附議。”他如是回道。
第126章 心思
大軍開拔前夕,崔湛回了趟崔園。
他是來拜別長輩們的,而這也是崔太夫人等人在宮變之後第一次見到他。
她看著眼前的孫兒,用一種陌生又沉靜的目光打量了他良久,問道:“你回來之後還有何打算?不如一並說了吧,也好讓我們有個準備。”
崔太夫人的心情其實有些複雜。
崔湛在這件大事上的膽大妄為、先斬後奏,都深深地違背了往日做人做事的風格,也完全不符合她的教導,這令她震驚又生氣。
可他最後卻又做成了,還被封為驃騎將軍,成了新皇器重的股肱之臣,為建安崔氏的門楣上再添了道光。
崔太夫人氣不得,卻也喜不得。
她心裏很清楚,從陶新荷的事之後,他們這些人說的話就在崔湛那裏起不到什麼作用了,他甚至都敢瞞著自己去策劃這樣的事情,與昭王大勢對著幹……
他同從前已然是判若兩人,而她亦是如今才發現,她已掌不住崔家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