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晚上,王世英先是去安撫了巡防營的官兵,接著一家一家地拜訪安康城內有聲望的人家,和這些人交換意見,引見給秦振華,並暗示這些人不要亂來,有槍的革命黨人還是很凶的。
“秦先生,安康隻有一營巡防兵,疏於訓練,中看不中用,但是,黃誥大人手下遠不止一營兵力,而且訓練有素,戰力不俗,隻憑眼前這五百兵力,隻怕連黃誥大人那一關都過不去。”校場上,秦振華、王世英、應匡元並肩而立,對著眼前的兵力,王世英又提出以秦振華的兵力打不過、守不住的話題。也許,在王世英內心深處,還是盼著秦振華打敗的好,不過如果秦振華真的敗了,他王世英也逃不掉朝庭的秋後算賬。總的來說,王世英這個時候患得患失,是很糾結的。
秦振華哈哈大笑道:“黃誥能守住漢中就不錯了,出兵南下,哈哈,門兒都沒有。”
王世英不再言語。秦振華道:“王大人,二十天後,就要進行選舉了,按西方選舉方法,都是政黨參加選舉,因此,我打算建立政黨,引導選舉。這政黨名字就叫致憲同誌會,當然,以後民選出來的行政長官,都應當是政黨出身。”
“一個政黨,不符合西方民主製度吧。”王世英冷笑道。
“確實不符合,不過這並不是問題。”秦振華笑道,“我打算再成立一個政黨,就叫民主促憲會,這樣,不就是多黨製了嘛。”
“你……”王世英心裏老大的不爽,感覺秦振華這種作法實在讓人接受不了,直接給出了評價:“掩耳盜鈴!”
“現在看是掩耳盜鈴,甚至還有些無賴,不過卻能搭起一個架子,形成良好的製度。”秦振華道,“王大人,千年的君權之下,民權已經湮滅不可聞,要想振興民權,讓民眾懂得什麼是民主,民主又是如何體的,是需要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給他們演示。”
“民智漸開之後,你就不怕百姓有了自己的想法,看穿了這些小把戲,不再被欺騙?”王世英道。
“民智達到你所說的那個程度,以目前中國的情況看,至少還要三十年,三十年後,該功成名就的已經功成名就,還有什麼遺憾?何況,開民智,興國家,不正是這一代人所奮鬥的目標嗎?”秦振華回答。
王世英盯著秦振華,半晌道:“也罷,我推薦一個人,我的堂弟王世鏜,科考名落孫山後,無意仕途,在我這裏校碑讀書,平日和文人士子多有唱和,在文人圈子裏,說話比我這個縣令還要管用些。”
終於忽悠來了一個本地人才啊!不過,該擺的架子還是要有的,秦振華道:“好,一會兒你把他帶過來。”
王世英暗自埋汰:“擺什麼架子,古人還千金馬骨呢。”
這時,郭大有上前稟報,說是兵士已經集合清點完畢,請秦振華訓話。